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华蓥草食牲畜发展现状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18
  草食牲畜是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华蓥发展草食牲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一是华蓥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适宜于多种牧草生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所以,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均适宜草食牲畜发展;二是草山草坡面积大,分布广,土地和土壤资源丰富;三是自然牧草资源丰富,全市共有13科160多种牧草;四是有农作物稿杆等大量天然优质饲料,能保障草食牲畜饲料的供给;五是群众有种草养畜的良好习惯,为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六是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纵贯全市,市境内有大小火车站四个,镇镇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广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将我市与重庆、达川、南充等地连为一体,为草食牲畜及其产品销售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中共华蓥市委,华蓥市人民政府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调整该市畜牧内部结构和发展特色畜牧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草食牲畜发展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发展草食牲畜扶持政策,使草食牲畜得到快速发展。
        全市建立了观音溪、天池、红岩、禄市和高兴等草食牲畜发展乡镇,建成出栏1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场16个,在观音溪、高兴、禄市和溪口镇建成存栏种兔1000只以上的肉兔养殖场4个,在禄市和观音溪镇建成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2个,在观音溪、天池和红岩等乡镇建成了山羊养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蓥特色的草食牲畜发展示范基地。全市2007年存栏山羊2.82万只,比2006年增长10.85%;出栏山羊5.32万只,比2006年增长4.7%。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草食牲畜发展规模小,占畜牧业比重不高。从统计资料看:在华蓥市2007年的6.9亿元畜牧业产值中,生猪产值占70%以上,家禽占20%左右,而草食牲畜仅占10%以下。草食牲畜所占比例过低,既不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也不适应产业结构内部调整。
        二是草食牲畜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品种差异大、生产性能低。除兔业发展起点高,良种覆盖率广外,山羊、肉牛(特别是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均不够完善,杂种后代表现不突出,生长缓慢,产肉性能不高,屠宰率和净肉率都较低,良种资源优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
        三是农民养殖观念落后,养殖技术不高,饲料报酬较低。 华蓥农民没有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他们只把老残牛或将要淘汰的役用牛才作为肉牛饲养,饲养也多是采集野草饲喂,饲草质量差,缺乏营养,饲养期长,山羊虽不作役用,但多是以拴养放牧或散养放牧为主,缺乏精料供给,因而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产肉量少,养殖效益不高。可喜的是,随着市内草食牲畜业主的增加,人们的养殖观念正在得到改变。
        四是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华蓥市虽然草山草坡较多,适宜人工种草面积大,但由于资金技术等种种原因的制约,造成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草山草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冬闲田和房前屋后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五是草食牲畜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华蓥市缺乏发展草食牲畜的龙头企业,业主饲养规模小,饲养方法传统,饲养设备陈旧,饲养效益不高,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三、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草食牲畜是我市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铁路以东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草畜产品以其脂肪含量少、蛋白含量高、天然、无公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发展草食牲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发展草食牲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和安排草食牲畜发展工作、制定草食牲畜发展规划、实施草食牲畜发展项目,做好协调工作。只要把草食牲畜发展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纳入目标管理,坚持常抓不懈,就能收到实效。
        二、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华蓥市的草食牲畜地方品种较多,生产性能较低,必须引进优良品种,开展品种改良。适宜引进的草食牲畜品种有宣汉黄牛、秦川牛、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通过引进优良的草食牲畜品种对本地草食牲畜进行杂交改良后,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同时还应建立良种核心种场和核心种群,开展核心种场和核心种群的品种选育及性能测定工作,稳定优良品种质量和生产性能,扩大供种能力,以满足我市草食牲畜发展的需要。
        三、推广普及种草养畜技术。由于华蓥的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许多农民掌握种草养畜技术慢,特别是草食牲畜饲养技术缺乏。要通过办培训班、编印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手段,大力推广普及草食牲畜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让农民真正了解和掌握科学饲养草食牲畜的方法,从而吸引他们自觉参与到发展草食牲畜的事业中来,为草食牲畜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培育龙头企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强,能够承担起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方致富的任务,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领头雁。各级党政要把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要以扶持草食牲畜业主和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全力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草畜产品加工企业,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养殖场和草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产业”的目的。
        五、根据畜种安排草种。盲目种草容易造成牧草的浪费,农户应根据自己饲喂的草食牲畜品种选择种草。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对纤维素消化能力强,爱吃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苇状羊茅等,也喜欢吃高蛋白的豆科植物,如紫花苜蓿、三叶草、沙打旺、串叶松香草等。菊苣柔嫩多汁,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也是草食牲畜喜欢吃的好饲料,可以大量种植。
        同时要做好饲料青贮、农作物稿杆氨化和丰草期贮藏工作,以调剂淡季余缺。
        六、加强信息建设,开展信息服务。信息就是生产力,要以草食牲畜养殖业主和加工龙头企业为基础,以草食牲畜发展协会为纽带,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为草食牲畜产业化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草食牲畜发展动态、产品供求关系和品质要求,以指导他们把握生产时机,提高养殖和加工效益,促进产业发展。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首要任务是落实乡镇(街道)畜牧兽医人员的工资待遇,以稳定人心,巩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其次要加强疫病诊断、治疗及检疫设施建设,以增强服务功能。
        八、加大资金投入。草食牲畜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改造荒山荒坡或劣质土壤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还要购置优质牧草种子、肥料、病虫害防治、饲养技术培训、购置牧草加工机械和草食牲畜深加工机械等等,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草食牲畜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草食牲畜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外,还应吸纳农业外部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才能有效地推动草食牲畜发展工作,促进草食牲畜的大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