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对动物免疫质量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0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9
1 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动物免疫工作全面开展,动物免疫率不断提高,免疫耳标佩戴情况良好。但从我县几种动物重大疫病的监测统计情况看,免疫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还较低,免疫质量令人担忧。在交通便利,动物、动物产品流动频繁、引种任务繁重的条件下,极易引发动物疫病。
  2 主要原因
  2.1 认识不到位
  2.1.1 个别乡镇“动物防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未得到真正落实,从而导致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发动不力,组织落实不到位,人员、经费、物质等相关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
  2.1.2 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差,拒绝免疫、逃避防疫等违法行为频繁发生。
  2.2 投入无保障
  2.2.1 生物药品订购少。近50%乡镇的疫苗、药物、药械购置缺乏经费,市、县、乡层层拖欠经费,导致生物药品订购品种、数量不足。
  2.2.2 防疫经费到位少。大部分地方都把“防疫费”当作纯粹的“服务费”对待,没有切实可行的收取办法,导致防疫费收取难。
  2.2.3 缺乏冷链设施。个别乡镇的冰箱、冰柜缺乏,存贮疫苗条件差,导致疫苗效价降低,质量难以保证。
  2.3 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 近80%的乡镇兽医站运转困难,拖欠职工工资,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2.4 工作落实差
  2.4.1 很大一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都以“政府给钱就买药,政府组织就打针”的消极被动心态对待动物防疫工作,致使落实差。
  2.4.2 个别工作人员不遵守动物免疫操作规程,或注射部位不准,或过深过浅,甚至不按要求稀释生物药品,导致免疫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效果差。
  2.4.3 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滞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属经济独立的法人事业单位,当地党政管人、县畜牧主管部门管技术,属松散性的双重管理,管理难度大。
  3 应对措施
  3.1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3.1.1 采取学习班、专题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四川省〈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把动物免疫工作纳入当前农村中心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到村社、人头,形成社会强有力的监督力量。
  3.1.2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有针对性地使用传单、资料、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耐心讲解,提高经营者法制意识,使广大群众家喻户晓,形成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建立动物免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14号文件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落实县、乡镇长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县、乡镇长及畜牧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签定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将动物防疫的目标和责任分解到相关人员头上,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保证动物免疫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动物疫病的测报、预防等公益性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要求,将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奠定基础。
  3.3 做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3.3.1 对动物免疫标识进行监督。凡进入流通环节的动物,必须具备规定的检疫证明和免疫标志,凡无规定免疫标识和检疫证明的,必须进行补免补检,并加倍收取检疫免疫费用。
  3.3.2 对生产、经营者实施监督。对逃避检疫、拒绝免疫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
  3.3.3 对动物免疫技术人员监督。实行严格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消毒、兽医亲自打针、一畜一针头等制度,并按全省统一规定进行免疫记录。对不按规定进行动物免疫和动物免疫耳标管理的单位、个人,依据有关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查处。
  3.4 认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验工作,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动态和免疫效果,为动物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动物疫情公开发布奠定基础。
  3.5 结合兽医体制改革,加大对动物防疫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力度和业务技能考核,对动物防疫人员逐步推行从业许可制度,对动物检疫人员逐步推行检疫人员聘用制,造就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职工队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