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 地震发生后,区畜牧食品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迅速行动,快速反应,立即启动了特大灾害应急程序,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作为了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应急消毒、紧急免疫等各项工作,促进了全区畜牧业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灾害发生后,区畜牧食品局迅速建立了以区畜牧食品局局长王大俊为组长,相关领导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小组,领导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抗震救灾,具体负责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安抚,畜牧业灾害情况普查,灾后疫病防控及生产自救等工作,并分别建立了灾情普查组、疫病防控组、信息报道组。
(二)加强因灾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根据农业部及省市畜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 GB16548 的规定,坚持就地、就近、适当集中的原则,及时对全区死亡畜禽进行了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做好无害化处理相关记录记载及资料收集保存等,并在集中无害化处理点设置警示标记,落实专人巡查监管。
(三)全面开展灾后应急防疫消毒。在全面开展集中应急防疫工作前,组织全区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拉网式防疫消毒工作,重点突出对规模场(户)、肉类加工厂、动物中转场、畜禽交易市场等环节的消毒和经常性消毒制度建立。在应急消毒工作中,坚持做到“五结合”:一是与党政部署相结合。把灾后应急防疫消毒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确保了防疫应急消毒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与卫生防疫相结合。把畜禽圈舍及其环境消毒作为灾区卫生消毒的重要组成内容,与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同步进行,确保了对畜禽圈舍、人居环境、人口积聚地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彻底消毒。三是与宣传动员相结合。把动物卫生防疫消毒及疫病防控作为灾后宣传的内容之一,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并形成了以乡镇党政负总责,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各级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具体负责本行政村社防疫消毒的全民动员和监督机制,确保防疫消毒工作的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四是与灾情详查相结合。在进行防疫消毒的同时,对畜牧业受灾情况再次进行逐村逐户详查,核实具体灾害受损情况,确保灾情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五是与消毒制度建立相结合。结合消毒工作的进行,指导规模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并免费赠送一定数量的消毒药品。
(四)强化灾后紧急免疫。自 6 月 1 日 开始,按照省市畜牧主管部门的安排,区畜牧部门立即分片区组织召开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会议,对全区存栏的 25.269 万头生猪和 1.0521 万只犬进行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紧急免疫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紧急调运和发放狂犬病疫苗 1.66 万头份,猪乙型脑炎 26 万头份,猪链球菌病 2.5 万头份,并配发了足额的注射器具、针头、棉花、消毒碘酒等附属设施。全区所有防疫人员迅即从应急消毒工作和紧张的农忙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了紧急免疫工作中,无一人因农忙而不参与紧急免疫事件发生。按照 “ 五不漏 ” 和 “ 五包责任制 ” 的技术要求,实行逐村逐户拉网式、地毯式防疫,并结合紧急免疫工作的开展,再次对养殖户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工作,张贴地震灾后人畜共患病宣传知识。高质量完成了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的免疫工作。
(五)强化犬只综合管控。在紧急免疫工作开展的同时,区政府组织畜牧、公安、卫生、疾控、城管等相关部门召开了紧急工作会议,对全区紧急免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要求,分头开展工作。一是区政府出台了加强犬只管理的公告,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张贴,并通过区电视台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二是各级公安系统抽派警力,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对无免疫证、无准养证、大型未栓养的无主流浪犬只进行扑杀。三是卫生部门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及个体医生进行检查督促,提高他们的狂犬病应急处置知识水平。加强对犬咬伤、抓伤患者的规范性技术处理,并及时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四是区城关部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开展对城区犬只的管理。目前,全区狂犬病防控形势稳定,未发生一例狂犬病病例和人感染狂犬病病例,连续多年保持了狂犬病发生为零。
(六)强化检疫监督。一是严格检疫值班。实行检疫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对运往灾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优先检疫,强化肉类加工企业、定点屠宰场检疫,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二是开展动物重大疫情监测。每天将乡镇当日防疫消毒、疫情监测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全区动物疫情动态信息,并加强对周边市县的疫情信息收集,确保灾后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健全应急机制。完善了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建立了区乡应急队伍,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保管,切实做到一旦有动物重大疫病和动物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能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不留后患。四是加强异地引进动物监管。严格坚持异地引进动物申报制度,随行兽医监督制度,引种隔离观察和强化免疫制度,确保了全区动物疫情的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隐患:一是由于地震灾造成部分动物死亡和灾后养殖户害怕更大的灾害而急切出售动物,造成空圈率增加,在地震灾害逐渐处于平缓后,广大养殖户又急切的想填槽而不顾风险的大量购进幼畜,给疫病的发生带来了巨大隐患。二是我国周边国家及我省周边省市重大动物疫病仍然较为严峻,一些新的病种有所抬头,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三是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供奥动物及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手段和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给我区 2008 年实现动物重大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零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受地震影响,本应上半年完成的区级兽医体制和年底完成的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仍然一方面承担着全区生产发展、繁育改良、兽医诊疗、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科技推广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还得为自身及家人生存而不得不四处忙碌奔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五是现有在职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大多是子承父业、跟师学徒走上畜牧工作岗位并内招进入畜牧队伍的,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院校的人员极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畜牧产业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动物疫病诊疗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要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全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特别是今年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在内的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组织工商、质监、安全、畜牧、商务、卫生等部门参与的全区性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区奥运期间涉及的安全性隐患进行排查整治,确保奥运期间不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二)加强舆论引导。要及时正确引导广大养殖户理性填槽补栏,不能因一时贪图便宜而不顾风险的购买幼畜,要建立引进动物申报和隔离观察制度,确保把因引进动物而带来疫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在做好疫苗科学保存和完善的基础免疫的同时,要落实人员,建立区乡村社四级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层层公布监测举报电话,切实做到群防群控。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落实应急队伍和人员,切实做到一旦有疫情发生,能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果断,不留后患。
(四)落实防控经费。按照上级政策要求把全年春、夏、秋冬动物疫病免疫注射、人员劳务费及预防注射反应处理费列入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做到防疫物资到位,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到位。
(五)加强畜牧队伍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切实加快区乡兽医体制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工作。现有的兽医技术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理顺财政供养各类体制,确保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时候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去,确保全区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