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口服活疫苗成为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发展方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7
记者从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新出现及重新出现的动物传染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口服活疫苗研究已成为国际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发展方向。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介绍,“口服活疫苗”指的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病毒中致病性的基因进行突变、缺失,使其失去致病性从而作为疫苗使用;或者把保护性抗原基因(即有免疫作用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放在另外一个不致病的病毒或细菌里,研制成一个基因重组的活载体疫苗。

    就口服活疫苗的优势而言,夏咸柱说,灭活疫苗是把疫苗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后做成的,这种“死疫苗”只能通过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后,才能发挥作用;而活疫苗可以口服,通过动物口腔进入机体,产生免疫,免疫效果比“死疫苗”好。“特别是对于不易捕捉的野生动物,只要把活疫苗放在特制的诱饵内,就可以使其通过采食实现免疫。”

    他同时指出,要保证活疫苗安全有效,就要使含有疫苗的诱饵在动物口腔内能够待上一段时间,通过动物的咀嚼使疫苗进入机体。“如何避免动物一口吞掉这种饵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据介绍,目前,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在国际上已用于野生动物狂犬病的预防,例如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痘病毒、重组人5型腺病毒疫苗在欧洲和北美已广泛用于狐、浣熊、臭鼬等野生动物免疫。

    夏咸柱说,在中国,军事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正在进行狂犬病口服弱毒疫苗株、“无毒”疫苗株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等项研究。“以犬二型腺病毒作载体的口服活疫苗研究已经通过国家生物安全评价,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如果试验数据通过国家审评,则可以大规模使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