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淮南:4万多只鸡离奇死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0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0
7月1日上午,淮南市农委的多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和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的两户农民家中,对这两户农民家中留有的鸡饲料进行取样封存,送往合肥相关部门检验。

  据了解,该市田家庵区曹庵镇、谢家集区杨公镇14个养鸡农户,今年5月份购进了同一种饲料,鸡吃到十七八天后,相继出现死亡,14个养鸡农户4万多只鸡先后夭折;鸡刚开始出现死亡时,这些农户疑是发生了鸡“瘟”,忙找来了兽医专家,兽医专家想尽了办法,可鸡还是不停地死,养鸡的农户们开始怀疑是不是鸡饲料出现了问题,于是该市杨公镇杨祠村损失较大的养鸡户庞士成,将饲料送到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中心,结果竟然检测出了饲料中禁用成分喹乙醇,且饲料中的黄曲霉素也严重超标;据相关资料介绍,喹乙醇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里添加的,因为它会造成毒素在动物的肝脏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动物死亡,养殖农户认为他们的鸡在吃5月份购进的饲料十七八天后开始死亡,杀死他们鸡的凶手,就是饲料中的“喹乙醇”,在找饲料生产厂家索赔无果的情况下,向该市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为了查清“杀鸡”凶手,委托该市农委,在生产饲料的厂家代表和养鸡户都在场的情况下,到两户养鸡户家抽取饲料样品进行送检。在现场抽样的该市农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养鸡户拿到了检验报告,但这只是一个单方面的送检,在法律上可信度不强,该次抽样是在饲料生产厂家和养鸡户双方在场互相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检测报告还没有出来之前,谁也说不清到底是谁“杀”了这4万多只鸡,相信不久检验报告出来,“杀鸡”的凶手就会真相大白。本报也将继续跟踪报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