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是哈尔滨市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总量和资产约占黑龙江全省医药产业的70%~80%。其在技术、品牌、品种、效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处于全国排头兵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在哈药集团的带动下,哈尔滨的医药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7月21日上午,本报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涛以及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技改处、行业处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就哈尔滨市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现状:哈药主导 民企崛起
哈尔滨目前共有医药工业企业120余户,有80户完成了GMP认证,资产总额达127.7亿元,已经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哈尔滨开发区医药园区和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为侧翼、竞相发展的医药产业格局。2005年,全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0.4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
哈药集团是具有50余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重点制药企业,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及29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哈药集团在哈尔滨医药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哈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4.4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82.5%;实现利润3.1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67.4%;实现利税总额9.6亿元,占全市医药产业的75.5%。2005年,哈药集团实现工业增加值21.77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销售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税12.85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利润5.77亿元,同比增长86.13%。中国市场监测中心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经济数据监测分析报告》表明,2005年,哈药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工业企业中排在前列,在中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排在首位。2005年,哈药集团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利润全国排名第五位。
在哈药集团形成的地域品牌带动下,以葵花药业、圣泰制药、华雨制药为代表的民营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纷纷进入哈尔滨市开发区医药园区和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开发区医药园区目前有医药工业企业40家,实现工业产值达35亿元;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已拥有26户骨干民营医药企业,全部按GMP标准建设,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亿元。据悉,市开发区医药园区和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是哈尔滨市顺应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形势,通过创造优惠政策、优良环境、优质服务等手段,精心培育的两个制药企业集中区。
抗生素原料药是哈尔滨市药业的主要产品。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是该市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基地,青霉素钠原粉及粉针产销量居全国第2位,头孢类抗生素及其制剂居全国第1位。2004年,哈药集团抗生素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工业产值达44.35亿元,占哈药集团工业产值的75.49%。
■规划:各有侧重 齐头并进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将充分利用“哈药”品牌优势,以哈药集团为依托,发挥市开发区医药园区和利民开发区医药园区的聚集作用,积极推进大集团资本扩张和大医药国际商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研发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巩固产业优势,总投资70亿元,实施99个项目,使医药产业总体销售收入达到187亿元,建成国内著名的抗生素原料及系列药品基地。
在发展抗生素产业上,继续巩固抗生素原料药和头孢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提高三大母核工艺技术水平,培育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国际竞争强势。重点发展优势品种,以技术和规模赢得市场优势。
在发展中药产业上,大力推进中药传统剂型向先进剂型的转变,加大现代制剂技术的应用,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进中药提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重点发展抗肿瘤新药、丹参粉针、双黄连粉针、刺五加粉针等优势中药制剂产品,加快产业化速度。
在发展保健品产业上,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发生产独家、特色、系列化的保健产品,重点发展维生素类、矿物质类、蜂产品类、人参类、鹿类及天然、营养饮料等产品。
在发展疫苗及兽药产业上,重点发展禽流感等特种疫苗,同时大力发展牛、猪、羊等大动物疫苗,大力发展兽用抗生素及抗病毒产品系列产品,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措施:做大做强 着眼国际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努力做大做强哈药集团,带动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哈药集团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总体水平和经营质量处于我国医药行业的排头兵地位。我国“入世”后世界药业巨头纷纷进军我国,或独资、或合资,在我国大力兴办药厂。哈药集团在增资扩股的基础上,应抓住发展机遇,努力与世界制药巨头进行实质性合作,从而在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水平、管理水平、资产总量、国内外市场覆盖面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具体步骤:一是强强联合、互利双赢。哈尔滨市政府将支持和推动哈药集团等企业打破部门、所有制、行业、区域界限,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资源和资本资源为基础,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等手段,与国内制药业中的优势企业联手,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个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的大型医药投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从研究开发、临床实验、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紧密联系的技术创新链,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企业扩张,力争使哈药集团在2~3年内迅速成为经营规模达130亿元、国内一流的大型药业集团。二是兼并收购、整合资源。在实现哈药集团与国内1~2家优势医药企业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利用通过资本运营、增资扩股所获得的现金增量,收购2~3家在国内外医药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或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对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能够起支撑作用的制药企业,力争使哈药集团在2010年内形成年销售额达160亿元的经营规模,从而克服自成体系的封闭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哈尔滨市医药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三是与国际药业巨头合作,实现跨国经营。以重组后的哈药集团为平台,本着做大做强、优势互补、优化调整的原则,通过资本运营的若干手段和资本市场科学的系列组合运营,实施大医药国际商贸战略性调整,加快与跨国医药企业的联合重组,促使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哈尔滨。力争5年内形成跨国公司的框架,10年内使哈药集团发展成为经营规模超30亿美元,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世界医药强企。通过做大做强哈药集团,从而进一步提升“哈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药业同行来哈尔滨共建药厂,兴办药品开发研究机构,建立药品流通中心。使哈尔滨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医药研发、生产、流通基地。
——充分发挥“哈药”聚集效应,精心培育医药园区。“九五”计划以来,哈尔滨进一步确立了建设医药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精心培育和打造哈药集团,已在全国广大消费者和医药界同行中牢固树立了“哈药”的地域品牌地位,货真价实的“哈药”销量一直呈上升态势,省内知名制药企业和民间资本纷纷投资哈尔滨市兴办药厂。为更好地发挥“哈药”的区域聚集效应,哈尔滨在市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辟建了两个医药园区,通过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和优质服务的吸引,目前两个开发区共有医药企业60余户。其中市开发区有医药企业40户,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设计能力年产值50亿元;利民开发区有医药企业26户,占地面积3.55平方公里,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设计能力年产值60亿元。两个医药园区已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中医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几年,哈尔滨将充分发挥“哈药”地域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同业人士和民间资本到两个开发区兴办药厂,将两个医药园区建设成为医药科技企业最集中、生产科研能力最先进,以生物工程、生命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产科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到2010年,力争使园区医药企业达到100户,年产值达到150亿元的生产能力,使两个园区成为哈尔滨市医药生产的重要阵地。
——实施大医药国际商贸战略性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要融入国际医药大物流,置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一定要把扩大出口、加强对外贸易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为此,哈尔滨提出了“立足本土,替代进口,瞄准世界,增加出口”的市场定位标准,分步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即:首先立足本土,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管理经验,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全方位替代进口。其次,借助外商的经销渠道,品牌优势,实施“瞄准世界,增加出口”的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国际产品市场,最终实现企业自主跨国经营的目标。哈尔滨近期将重点发展高科技、差异性品种出口,形成西药为主,中药、保健品为辅的多门类出口贸易架构。抓住发达国家退出传统抗生素生产领域的机会,重点培育优势品种规模,与欧洲及印度同行业厂家展开竞争。在进一步扩大青霉素工业盐出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将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系列品种的原料逐个推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展向俄罗斯市场的大进军,全力推进与俄罗斯制药企业筹备合资建厂事宜,力争进一步扩大辐射独联体国家的产品分销网络。同时加大生物制药、中药、保健品的技术创新步伐,选择优势品种渗透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出口空间,争创以哈药集团为代表的哈尔滨医药行业国际知名品牌。利用跨国公司在国内医药市场立足未稳之机,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是支持企业加强网络建设,探索尝试以资产、品种为纽带,以中心城市医药联盟为基础,联合、控股、参股部分省市重点医药商业流通企业,构筑覆盖全国的区域性配送中心。二是引导企业加强市场终端开发和队伍建设,以保证对关键客户的直接掌握。在严格选择与监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代理商与经销商的网络,保证产品的广泛覆盖,形成大市场分销、商业批发、医院临床终端销售、OTC市场零售、商业总代总销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力求凭借自身的地域网络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替代同类进口品种。三是把握医保定点、零售合资、跨省连锁试点三大契机,全力推进跨地区医药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做优商业流通业,为参与国际医药商业竞争奠定基础。
哈尔滨市政府的目标是,通过上述措施和努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医药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