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增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护意识和防控水平,7月26日,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平度市李园街道(后格庄大集)开展人畜共患病—布病防控系列宣传暨2018年第二次送科技下乡公益活动。青岛市畜牧兽医局陆红总畜牧师、防疫处负责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各区市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防疫科科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等人参加。
青岛市畜牧兽医局陆红总畜牧师启动活动并讲话,之后向各区市发放《布鲁氏菌病预防与净化100问》宣传册7400份、《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挂图》10600张、《动物布病防治知识》宣传页14600张。要求各区市发放到辖区内牛羊养殖场户、贩运经纪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收奶站等相关场所及人员手中,《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挂图》要求张贴在各行政村宣传栏,切实打通布病防控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活动现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市各级动物疫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诊疗机构注册职业兽医师等50余人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布病的危害、预防及控制,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并向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现场共发放《布鲁氏菌病预防与净化100问》宣传册2000余册,《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挂图》1500余册,《动物布病防治知识》宣传页2000余张,发放消毒剂1000余袋,现场解答养殖户疑难问题120余个,咨询人次达2000余人次。
布病是一种可以对人和动物尤其是牛、羊致病的病原菌。牲畜患病后,可导致发热、关节肿胀,母畜不孕、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得了布病后,布鲁氏菌可以侵入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可导致女性不孕、流产,男性发生睾丸炎;发热、关节炎、全身乏力,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通过食用或接触布病家畜所产的生鲜乳及其制品、肉等感染。二是为布病牲畜接羔、育羔和剪毛的时候感染。三是收购或者加工患有布病牲畜的皮毛时感染等。饲养或屠宰等职业人员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要对手、脸等可能污染的部位及场地进行清洗消毒。饮用生鲜奶时,必须经过巴氏灭菌或煮沸后食用。如果工作时受伤,应及时处理伤口,怀疑感染布病时要尽早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进行诊疗。
2017年人感染布病病例中,从事养殖羊43.56%、养殖牛1.89%、养殖与屠宰羊4.54%、屠宰羊7.95%、接触病牛羊15.91%、食用病牛羊肉8.71%、饮用生牛羊奶9.47%、其他10.08%。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患者主要是从事牛羊养殖或屠宰加工人员。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平度、即墨、胶州、莱西、黄岛、城阳,感染病例呈现散发状态,但存在村镇聚集现象。由此可见,布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是当前畜牧业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今年以来,青岛市布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制定了《青岛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场(区市)创建工作方案》和《青岛市市级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场(区市)评估验收工作细则(试行)》,以省级和市级牛羊布病净化场(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技术指导和创建示范安全监管,推动我市规模养殖场率先净化、示范引领、点面结合、先行先试,带动全市布病净化创建工作。目前已有7个养殖场验收通过青岛市市级布病净化示范场创建,3个养殖场申报创建省级布病净化示范场;二是深入基层群众,加强科普教育。3月,在市北区南京路和东莞路开展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介绍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提供免费咨询服务。4月,在第十八个世界兽医日,联合辖区内6个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在即墨区段泊岚镇刘家庄大集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和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和宣传活动;三是针对当前青岛市动物布病流行形势,4月8日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邀请行业专家召开了青岛市2018年第一次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布鲁氏菌病)专家会商和风险评估会议。专家根据我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动物调运和免疫状况等情况,一致认为青岛市布病发生的风险较低,肯定了青岛市布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就。四是7月25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全市动物疫控中心48名检测人员开展布鲁氏菌病检测技术专项培训,提高全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和诊疗技能,为我市布鲁氏菌病防治储备专业技术人员。
本次活动积极推动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将党的强农惠民富民政策、兽医法律法规、兽医技术以及兽医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关心送到基层,打通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最后1公里”。按照“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求,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保障全市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全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