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发烧类别]
稽留热:猪体温明显升高到41℃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小于1℃。
弛张热:猪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度,但是最低点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间歇热:猪体温骤然升高达到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无热期持续1天到数天,如此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猪体温持续上升到41℃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有再次发热。
不规则热:指猪发热时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临诊特点]
引起猪体温升高的疫病很多,我针对猪高热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介绍与高热病息息相关的感染性疾病。
从流行特点来看,发烧时猪瘟流行不分年龄和季节性;附红细胞体多发生在夏秋蚊蝇多发季节;弓形虫多呈散发;链球菌夏秋多发,多为急性;中暑表现为群发,但不具有传染性。
从临床症状上看,主要以发烧为主的病例占80%,病毒性高热疾病占主导地位,危害严重;而细菌性高热疾病广泛流行,多数继发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增速,心跳加快,体温升高(中热、高热或极高热等)、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或减少)、大便结燥,小便短赤(茶黄色)。有的表现为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流泪,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有黏脓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病初皮肤充血,到病变后期出现红斑或紫绀,个别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腹泻,耳、腹下见出血斑,部分幼猪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等症状。
猪瘟潜伏期约7天,最短2天,最长21天。急性猪瘟一般体温升高至 40.5℃~42.5℃,并呈稽留热,死前体温迅速下降至常温以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表现为保育期及育肥猪体温升高达40℃~41℃;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急性经过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若治疗不及时,常在1~2天内死亡。
解剖症状:不同疾病剖解症状不尽相同。猪瘟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充血、肿大、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心包积液,内含有纤维素性物质,心外膜与心包膜常粘连;肺脏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呈大理石状,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支气管内含有大量泡沫状黏液;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地坏死灶;胸膜有较多黄色混浊液体,含微黄色纤维素絮片样物质;胃黏膜充血出血。肠黏膜充血,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有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盲肠、结肠肠壁增厚,黏膜表面覆盖一层坏死性和纤维素性物质,大肠纽扣状溃疡。全身浆膜、黏膜、膀胱、胆囊、喉头等见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出血斑点;慢性关节炎性关节周围肿胀等症状。附红细胞体出现脾脏肿大、肌肉苍白、血稀、粘膜黄染、淋巴肿大。弓形虫病出现肠粘膜充血、有的溃疡、肝脾肿大,有坏死点、肺肿大、出血。链球菌出现关节肿大、脑膜充血、脾肿大、心内膜炎。中暑出现无剖检变化。
[可能疾病]
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猪水疱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丹毒、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猪球虫病、猪蛔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