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主要是天气骤变,寒冷因素刺激和饲养管理不善引起。如气温、气压的剧变,牲畜全身淋雨或栓在有寒风处,冷风袭击,寒风露宿,气温突然下降都可诱发此病。大部分冷痛(60%左右)都是因为不适宜饮冷水所致。尤其在使役后立即饮大量冷水,或喂给含霜雪、冷冻、发霉、腐败饲料等,都可能成为该病的发病因素。
2、症状:腹痛是该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以阵发性轻度或者剧烈的腹痛为特征,病畜骤然起卧、腹痛剧烈。有间歇性、毛逆立,打冷颤,回头顾腹,前肢刨地,后肢蹴踢,卧地滚转,出汗等。
口腔湿润,口色青白,口温偏低,舌滑利无苔,耳鼻部发凉,腹痛时呼吸加快。
大小肠音增强,肠音鸣如雷,有时在数步以外就能听到。当腹痛逐渐转为剧烈时,全身症状随之恶化,肠音变弱、消失易形成肠阻塞或肠变位。
3、治疗:
①做好深秋防寒保温工作。
②镇痛解痉:可用30%安乃近20~4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或用安溴注射液100~2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③水合氯醛20~40毫升,加水溶解后内服,有良好镇痛解痉效果。
④硫酸钠200~300克,或植物油250~500毫升加鱼石脂20~30克,姜酊40~60毫升内服,有清泻止酵作用。
⑤白酒300毫升、生姜200克(切碎)、红糖200克,酒、糖、姜混合一次内服,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