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感的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3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564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感的防制

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类疾病在各养猪场流行愈来愈严重,并呈现混合感染趋势,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区别开来,因此习惯上将二者合称为“冬季拉稀病”或“雪风灌肠”。

一、流行病学

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分别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虽然各年龄段的猪对该类病毒均易感,但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越高,哺乳仔猪发病,常会造成大批死亡。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灾难性的传染病,该病最先于1971年在英格兰被发现,此后欧洲和亚洲相继发生。亚洲国家1992年首先在韩国发现。该病出现后,人们就一直采用周期性免疫方案进行控制,但效果不佳;近年来在不少国家不断爆发流行,已成为危害生猪生产的潜在因素,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常呈地方性流行,在猪群中如有一头发病,数日内可迅速蔓延全群。近年来,由于冠状病毒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同时受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影响,使猪群的抵抗力普遍下降,加之气候反常,饲料原料不合格,使该病呈现高发态势。

二、临床症状

初发病的猪群,潜伏期很短,通常为1~3天,感染后很快传遍整个猪群,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继而呕吐,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味;随后病猪极度口渴,常到处找水喝,并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且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般10日龄仔猪多在2~7天内死亡,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病愈仔猪往往生长受阻,体质虚弱。

幼龄猪、育肥猪的症状一般较轻,病初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沉郁,个别猪有呕吐现象,并出现水样腹泻,一般持续4~7天,耐过猪逐渐恢复正常。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患病后乳房收缩,泌乳减少或完全停止,部分母猪体温升高,高度衰弱,有时个别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5周龄以上的幼龄猪和育肥猪、母猪很少死亡。

三、病理变化

混合感染病例,病猪脱水明显,眼球下陷,极度消瘦,皮肤干燥且失去弹性;解剖可见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小肠充血膨大,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大肠粘膜萎缩、脱落,小肠黏膜绒毛变短和萎缩;淋巴结肿胀。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定可以作出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免疫荧光等实验室检查。同时,应注意与仔猪红痢、黄痢、白痢相鉴别。

四、防制措施

(一)强化综合免疫,提高生猪整体健康水平

目前常用的疫苗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一般断奶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每头注射1个剂量,生产母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未断奶仔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经产母猪一般在产前一个月接种,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0天~15天接种。接种部位以后海穴注射比颈部肌肉注射效果为好。

同时,还要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并结合本场实际,定期实施猪链球菌病、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轮状病毒病等常见猪病的计划免疫,以提高生猪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严格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

规模养猪场应坚持封闭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防止疫病交叉传染。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猪舍清洁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日常要给猪群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增强抗病力。给猪群创造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可明显减少冠状病毒腹泻引起的仔猪死亡。

(三)注意消毒灭源,严防外疫传入

搞好日常消毒,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尤其对产房要严格消毒,仔猪断奶后,产房母猪应全部移出,然后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注意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猪只,以免传入本病;当猪群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猪舍、环境、用具等用碱性消毒药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染源;对尚未发病的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并适当减少喂料,增加饮水量。

(四)保证饲料质量,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不合格或玉米霉变严重,已成为该病发生的一大诱因;另外普遍性的腹泻还可能与饲料原料的替代有关。近年来,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替代物DDGS(玉米干酒糟)使用逐步广泛,而猪群的消化道尚未适应新的原料,所以应激性腹泻不断增多。因此,选择合格饲料和原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循序渐进合理地使用替代原料,对预防该病意义重大。为防止饲料霉变以及霉菌毒素引起发病,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宝或克霉等防霉剂。脱霉宝[京饲预字(2005)042048,北京伟嘉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量为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1000克。

(五)针对性进行保健预防,增强猪群的抗病力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抵抗力来自于母乳,因而母源抗体低下或没有吃到初乳丧失天然免疫力的哺乳仔猪对PED更易感,且病死率最高;近年来不断遭受PED爆发之苦的猪场,母猪的生产水平大多也较差,且经常发生乳房炎、子宫炎等产科疾病,因此及时淘汰泌乳能力差的母猪,坚持对猪群进行保健预防,确保母猪生殖健康,保证母乳的正常供应,尽早使仔猪吃足初乳,在预防冠状病毒腹泻中至关重要。

根据笔者临床诊疗实践,可推荐应用以下药物保健方案:

1.怀孕母猪在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兽药字(2007)160855178,中加合资天一诺法维他(商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量为每1000克拌料250千克,每月连续用药5天,可增强体质,预防病毒性疾病,控制死胎、弱仔,提高产仔成活率,促促进母仔健壮。

2.母猪产后在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散[兽药字(2007)160855148,中加合资天一诺法维他(商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量为每头猪100克,开水浸泡后拌料,每天一次,连用5天;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如乳房炎、阴道炎、子宫炎等,可促进子宫复原,增加泌乳,保证乳汁质量,并通过母乳防治仔猪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黄白痢等病;同时可促进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配种,提高母猪繁育性能。

3.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0.2毫升,同时饮电解多维,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防止因断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和环境应激,避免由于应激而诱发保育猪发生腹泻及其它疫病。

4.对症采用抗生素、强心补液疗法,以缓解饥饿、脱水和酸中毒以及继发感染。对大群猪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自制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4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0克,充分溶解于10升蒸馏水或冷开水中即可;也可内服葡萄糖甘氨酸电解质溶液,以最大限度地缓减饥饿、脱水和体重减轻。

全群用药可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和少量收敛剂,连用5~10天,同时少量添加收敛剂(如腐植酸钠等)。

为提高机体抗病力,降低死亡率,无论大群或个例,均可饮服或肌注黄芪多糖;另外,采用自家血液疗法,对防治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简介:刘国信,男,(1962-),兽医师,大专,毕业于山西省长治农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动物防疫检疫及无公害养殖等工作,联系电话:0356-4232846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