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牛羊脑多头蚴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0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小月  浏览次数:1497
核心提示: 牛羊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的带科多头绦虫的(Malticeps maltieps)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羊、牛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病
 牛羊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的带科多头绦虫的(Malticeps maltieps)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羊、牛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俗称脑包虫病。因能引起明显的转圈运动,故亦称转圈病。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对104例患有脑多头蚴的病牛进行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84%。

病原体 牛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图2-5-7),成虫在终宿主犬、狼、狐狸的小肠内寄生。幼虫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偶蹄类的脑内,有时亦能在延脑或脊髓内发现,是危害牛羊的严重的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

图2-5-7 图2-5-8

生活史 寄生在终宿主体内的成虫,其孕节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节片虫卵散布在牧场上或饲料、饮水中,被牛、羊(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借小钩吸附于肠粘膜上,然后穿入肠壁静脉而随血流进入门脉系统,随血流到肺及肝脏中发育成包虫囊。由于颈动脉较粗,蚴虫常随血流至颅内,特别是在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其中以大脑顶叶、额叶为最多,小脑、脑室与颅底较少。囊包为微白色半透明包膜,充满无色透明囊液,外观与脑脊液相似,容积可由50~200ml不等(图2-5-8)。
多头蚴在牛羊体内发育缓慢,感染后2-5周呈栗粒大小,6周囊体直径可达2~3㎝,经过2~3个月,直径可达3~4㎝或更大,并有很多头节,但还可继续生长到7~8个月停止生长,包囊的直径可达5cm以上。
犬、狼、狐狸等肉食兽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牛、羊脑组织,多头蚴在终宿主的消化道中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壁溶解,原头蚴附着在小肠壁上逐渐发育,经过41~73天成熟,并有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多头蚴上的每个原头蚴均可发育成一条绦虫。多头绦虫在终宿主的小肠内可存活数年之久,一年内任何季节都可以向外散布病原。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分布。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绵羊的脑多头蚴极为常见。我国牧区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多发。其它省,如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有羊多头蚴病的报道。此外,黄牛、山羊和牦牛的多头蚴病在山东、山西、西北各省常见。当患多头蚴病病牛羊的脑部被犬、狼、狐吃后,就造成了犬、狼、狐感染多头绦虫的机会,绦虫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就有可能污染草场、饲料和饮水,造成多头蚴病的流行。

致病作用 感染初期,当六钩蚴随血液循环被带到脑组织时,因虫体在脑膜与脑组织中移行,引起刺激与损伤,产生脑炎与脑膜炎。此后虫体在脑内移行逐渐缓慢而定居于脑的某一部位不再进行移行。经过二个多月的时间,虫体虽有发育增长,但并不能构成危害,这时初期症状消失,患畜在外观上表现正常。但当多头蚴继续增大,足以压迫脑髓时,就会引起脑贫血、萎缩、眼底充血,视神经乳头水肿;嗜酸性白细胞增多。随着多头蚴不断增大,压迫脑部的力量也增加,导致患畜症状逐渐严重,视神经营养不良,运动机能发生障碍而出现强迫运动,有的发生痉挛。多头蚴不仅压迫脑的局部组织,而且可波及脑的各个部位,甚至间接地影响全身脏器,结果可导致患畜贫血、食欲废绝及恶病质而死亡。

临床症状 前期症状为急性型,后期症状为慢性型。后期又因虫体寄生部位及体积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1.前期症状 羊的前期症状明显,牛的前期症状不明显。羔羊的多头蚴急性型明显,感染初期,六钩蚴移行引起脑部炎症,表现为体温升高,脉搏及呼吸加快,甚至强烈兴奋,患畜作转圈、前冲或后退运动;有的沉郁、离群、卧地。部分羊因急性脑膜炎而死亡,部分羊耐过急性期而转入慢性症状。
2.后期症状 牛的脑多头蚴病多属此型,当多头蚴发育到一定体积而压迫脑组织引起脑部组织局部萎缩形成囊腔、颅内压增高时才呈现一系列神经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是向寄生侧脑半球作转圈运动,随着虫体增大及病程的延长,则转圈运动将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时间变短,转圈直径也越小(视频2-5-1)。
眼睛视力降低,甚至消失。视力降低首先出现在与转圈运动相反的那只眼。眼睑松弛,上下眼睑处于半闭合状态(视频2-5-2),病的后期两侧眼的视力均消失。眼的角膜、虹膜、晶状体及玻璃体无明显变化,但眼底可见中央血管怒张充血、视乳头水肿。
蹄冠反射降低:用针头刺虫体寄生侧脑半球的对侧肢的蹄冠,其反射迟钝或消失(视频2-5-3)。
对患病侧颅部进行叩诊,其虫体所在部叩诊音调低沉,呈浊音(视频2-5-4)。
病的初期与中期,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脉搏及呼吸无异常。病的后期,表现为昏睡,空口咀嚼,不知饮食,时有兴奋不安,有些病牛运动共济失调。
多头蚴孢囊在大脑半球寄生数量常为1个,个别病畜达2~3个。虫体过多者,症状复杂,预后不良。
由于虫体寄生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一致。
虫体寄生额叶 病牛常盲目前走,遇到障碍物,将头抵在上面而呆立不动。虫体寄生大脑半球对侧眼视力障碍,瞳孔开张,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中央血管怒张充血。
虫体寄生顶颞叶 初期向虫体寄生侧作较大直径的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虫体增大而转圈直径减小,对侧眼视力障碍,蹄冠反射迟钝或消失。
虫体寄生枕叶 运动时高举后仰,身体倾斜,摇摇欲倒,跌倒时头向后仰,颈部肌肉强直性痉挛。
虫体寄生小脑 运动失调,不能保持平衡,卧地后不能起立或角弓反张。

诊断 转圈运动是判定牛多头蚴病的主要依据。虫体寄生部位是位于向转圈侧的大脑半球上,同时对侧眼视力降低或消失,对侧肢的蹄冠反射迟钝,结合叩诊部音调变低而敏感即可确定虫体寄生部位。
鉴别诊断 小牛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构成视紫红质所需的维生素A醛不足,则暗适应不全而出现夜盲。另外,幼畜生长期,缺乏维生素A,造成骨骼形成不全,骨软弱且过分增厚。由于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生长不相适应,而导致颅内容积过小,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运动失调,无定向转圈运动,视力障碍,叩诊脑部无浊音区。另外,对饲草饲料分析以及流行病的调查可以确定为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
防治 防止狗粪污染饲草及饮水,病畜尸体应当深埋或烧毁,切勿弃置,对感染的多头绦虫狗应当治疗或捕杀。对已感染多头蚴的病牛病羊可进行手术摘除。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