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早春防治山羊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02  来源:河南科技报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97

山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在早春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致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饲料、垫草、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都可成为传播媒介。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症状 发病初期羊体温升至41.5℃,精神沉郁,拱背,发抖,轻咳,结膜潮红;有的呆立或卧地不起,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脉搏加快;少数羊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4天后,病羊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阴门、嘴唇、四肢内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并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实硬丘疹;有的羊病变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肤凹凸不平。若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无继发感染,病羊体温逐渐转向正常,食欲逐步恢复;若体况较差、饲养管理不良或继发感染,可引起死亡。

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不从疫区引进山羊,对圈舍进行消毒。用羊痘疫苗进行免疫,大小山羊每只一律皮下注射0.5毫升。

二、对皮肤上的痘疮,可涂碘酒或紫药水。为防止并发症,破溃的局部病灶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对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剂或先锋霉素等,配地塞米松、板蓝根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体温升高的加注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诺沙星,每天肌注2次,连用3~5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