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养殖业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病毒性疾病用西药难于防治、药物残留等问题的产生,中药更是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就目前几种常用和具有其潜在应用价值的中草药的应用方法进行介绍。
一、黄芪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和生肌等功效。它含有多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甙类、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多糖的免疫活性尤为突出。
黄芪、绞股蓝、蒲公英、苦参、秦皮组方,制成口服液(相当于生药1克/毫升)给新城疫免疫鸡饮用,能显著提高提高鸡新城疫抗体效价;白芷、 防风、 益母草、 乌梅、 猪苓、 诃子、 泽泻各 1千克;辛荑、 桔梗、 黄芩、半夏、 生姜、 葶苈子、 甘草各 800克粉碎过筛混匀,为1000只鸡3天的药量,可有效治疗传染性鼻炎。
二、金银花
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配柴胡、黄芩、连翘,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中期;配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竹叶连翘,治疗外感风热或瘟病初期;配伍瓜蒌、鱼腥草、石膏、杏仁治疗肺热喘咳,发热,气急,鼻翼扇动;配伍桔梗、山豆根、天花粉、玄参、生地、大黄、二药子、甘草,治疗马、牛喉头肿胀咳嗽;配伍苦参、白头翁、苍术、白芍治疗胃肠湿热泻痢。
药物组成:金银花 60克、连翘 45克、薄荷 30克、荆芥30克、淡豆豉 30克、牛蒡子45克、桔梗 25克、淡竹叶 20克、甘草 20克、芦根 30克。 以上 10 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匀后即成。 制成的药品为棕褐色粉末,气香,味微辛甘、微苦;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痈初起。
用法与用量:治疗时每只鸡(60 日龄鸡用量)1~3克/天,连续用药 3~5天;预防时,每只鸡 0.5~1.0克/天,连续用药 3~7天。
三、板蓝根与大青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与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与新城疫有抑制作用。故大青叶与板蓝根在临床上多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以及流行性感冒持续高热、新城疫、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疾病。另据报道,大青叶与板蓝根对急性菌痢、肠炎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板蓝根配连翘、栀子、黄连、黄芩、牛蒡子可治疗各种热毒证;配栀子当归、黄药子、蝉蜕、连翘、金银花、黄芩、防风、荆芥、白芷、知母、黄柏、薄荷、木通、天花粉可治疗家畜遍身黄;配升麻、生地赤芍丹皮黄连栀子可治疗热毒斑疹,丹毒、血痢等。
大青叶配白头翁、栀子、黄芩、黄连、白芍、秦皮,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药物组成:板蓝根 80克、金银花 60克、大青叶 60克、蒲公英 60克、山豆根 60克、牛蒡子80克、柴胡 60克、杏仁40克、射干60克、麻黄60克、石膏150克、甘草 60克、知母60克、贯众 60克,生石膏打碎后,出锅时拌入。该方剂具有清热解表,利咽止嗽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咳嗽流涕。
用法与用量:以上中药煎水,用于4 000只鸡(45 日龄以上)1天的量,用水煎煮 3 遍混匀后供鸡饮用,连续用药 3~5天;预防时,用开水稀释 1 倍,连续用药 3天,也可以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拌入鸡饲料中喂饲。 此方价格便宜,治疗效果显著,预防更佳。
四、连翘
连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强心、利尿、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
药物组方:连翘、杏仁、甘草、栀子、知母、黄柏、玄参、大青叶、淫羊藿、陈皮各15克,麻黄 25克,生石膏 60克(打碎另包最后加入),车前子、紫草、泽泻、茯苓各10克。 该方剂具有散寒解表、清热、利咽、止嗽的功能;主治内有里热,外感风寒,咳嗽流涕。
用法与用量:以上中药煎水,用于1 000只鸡(45 日龄以上)1天的量,用水煎煮 3 遍后混匀供鸡饮用,连续用药 3~5天;预防时,用开水稀释1倍,连续用药3天,也可以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拌入鸡饲料中喂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