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人事管理 » 正文

让员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0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62

如果你习惯于“管理是不值钱的,技术与设备才是值钱的”,“服务是免费的,产品才是值钱的”,那么,这样的思维就很难让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

哈默是我最喜欢的战略大师之一。在《管理大未来》一书中,哈默奉献给我们的是:传统管理方式正在终结,现代企业家需要管理创新。假如用哈默的话来说那就是:写此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对管理的未来进行预测,而是帮助你如何进行革新,因为管理与组织创新已大大落后于技术创新。

中国的企业家或管理者,要想从哈默天马行空的思想中真正获得收益,就必须要明确两点:第一,创新了企业获得什么?不创新,企业将失去什么?没有得失,无所谓创新或不创新,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得失观;第二,中国的企业与西方的企业历史阶段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中国的管理理论已大大落后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所以,哈默这本书的具体结论也许不是你我学习的重点,毕竟哈默的客户都是西方的企业,但企业创新的原理又是相同的,因此,懂得这种原理,进而又推动中国的管理创新运动,那才是真正的目的。

你一定在纳闷,为什么要讲得失观,我认为哈默在这里说得好,要知道并非每一项管理创新都能创造出竞争优势,毕竟它们中有些效果不大,有些又带有方向性错误,更有许多都是毫无用处的。

我想建议大家的是,希望你能更关注于如何把“管理创新转化为员工利益”的那部分。因为在我看来,任何管理创新,若只是给公司带来业绩,而不是给员工直接带来收入或奖励,那么,管理创新就将成为公司的事,而不是员工的事。

从这种逻辑,我个人认为才能真正把握住此书的主线,即:好报有好人——你想要创新型的管理吗?那你就应该让创新的人获得较多的利益;你想要更多的创新吗?那你就应该给员工的创新以更多的回报。正如哈默总结的那样:“Goolge公司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创业激励奖金,你就无法期望员工会像老板一样卖力地去工作!”

当然,以员工作为管理创新的主体,员工的收益也并不完全表现在金钱上,还有像对使命的追求,对决策的参与,对社区的共享与分享,甚至对经营员工的想象力,建立起快乐工作的环境等等,都是对员工很好的回报。或许,这样的利益难以被现在的绩效考核衡量,但管理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可预测之上的。不可预测,或者说暂时的不可预测,同样也是管理的基础。最大的不可预测就是未来的最大收益,而这不就是网络时代对管理的最大挑战吗?!类似这样的推理,你完全可以在《管理大未来》这本书中找到很多。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能从哈默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把管理当成一种与资本、技术一样变化的要素,并把其中的“政治化”味道打掉,从而真正做到“从管理要效益”。道理很简单,中国制造就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而不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所以,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的真相,其实并不是技术层面的,也不是员工素质层面的,真正的难点应该是在于管理层面的。

如果你习惯于“管理是不值钱的,技术与设备才是值钱的”,“服务是免费的,产品才是值钱的”,那么,这样的思维就很难让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创造是人完成的,要以人为本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创造,而制造更多的是技术与设备完成的,这也是制造与创造的根本区别!明确了这一点,再去看哈默论述如何从管理创新中要效益,你就将获得更多!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