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其他 » 正文

北极狐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28  来源:中国养殖网  作者:浩天  浏览次数:260
    北极狐李氏杆菌病是以败血症经过,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养狐业威胁很大。
    通榆县某养狐户饲养的78只北极狐于2002年8月份陆续发病,共发病29只(其中幼龄21只,成年8只),相继不到10d死亡24只,发病率达37.1%,致死率达82.7%,现将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主要症状
    患病幼龄北极狐,精神沉郁与兴奋交替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兴奋时呈现共济失调,后躯摇摆,后肢不完全性麻痹。咀嚼肌、颈肌及枕部肌肉震颤。颈部弯曲,有时向前伸展或歪向一侧。有的病狐仰头、呈现转圈运动。到处乱撞。出现结膜炎、脓眵、下痢和呕吐。在粪便中有淡灰色粘液和血液。采食时出现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从口中流出粘稠的液体。成年北极狐除上述症状外,有的咳嗽、呼吸困难,呈现腹式呼吸,病程7~10d左右。
    2 剖检变化
    剖检3只病死狐,见脑血管充血,脑实质软化和水肿,在硬脑膜下有点状出血。心肌眼观呈液灰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包内有纤维性互凝块的淡黄色液体。甲状腺肿大,出血,呈黑色。
    3 实验室检验
    采取剖检病死狐肝脏、肾脏、心血涂片,应用革兰氏法染色。镜检,有革兰氏阳性呈“V”形排列的细小杆菌。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北极狐李氏杆菌病。
    5 防治
    李氏杆菌属于条件性传染病,病原菌在土壤中滋生。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早期患狐采取治疗有一定成效,中晚期疗效不佳。
    5.1 预防
    5.1.1 对畜肉及其副产品必须经动检部门检疫后,确认无李氏杆菌的肉类和副产品才能饲喂。
    5.1.2 对笼子要经常定期应用5%来苏儿或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5.1.3 发现病狐,要立即隔离饲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笼子和地面环境卫生清洁。
    5.2 台疗
    5.2.1 新霉素 每只病狐10~15万IU,每天2次,连用3~5d,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每只0.5~1mL。
    5.2.2 氨苄青霉素 每只病狐5~10万IU,每天2次,连用3~5d,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每只0.5~1mL。
    作者单位:吉林通榆县畜牧兽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