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的发生按鱼种、鱼生长阶段、养殖形态、季节、饲养环境而异。所以对鱼类的医药品的使用方法须对此而选择方法,无适当药品时应求换代方法。就鱼种而言,鱼类的生理、生态因鱼种而有大的差异。鱼可分为咸水鱼、淡水鱼、温水性与冷水性,更分为运动性高者及低者。由此类相异而发生的鱼病亦不同。虽同为鱼类除同属或近缘鱼类外,同一医药品在吸收、排泄、残留等有极大的变化。鱼种种类多,除主要养殖鱼种外,目前对水产用医药品的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所以应避免使用准许使用范围外的医药品为重。
种苗阶段为鱼类养殖的出发点,实为鱼病发生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投药方法以药浴最适合,有效药浴剂主为鶭喃系药剂,但最近时常发现药物残留污染,使用鶭喃系药剂应特别注意停药期。收容於鱼池,网生篑的种苗须行饵饲,逐渐进入正式给饵,此时期初为稚鱼,後为幼鱼。由饵饲、饵的转换引起的生理失调等容易招致鱼病。此时期亦为成长最显着时期,但生理的不安定,而且自春季至梅雨期,季节变化最显着,亦为病原生物及寄生 最容易发生的时期。养殖管理上因换鱼池,选别等而移动鱼机会最多时期,亦较易发生。因此稚鱼、幼鱼期鱼病发生多,如何防止此时期鱼病乃为重要课题。
幼鱼进入成鱼时期生理、生态均趋安定,一般的鱼病发生少,但过密收容,饵的过剩投与不适的养殖管理将引起鱼病的发生,此时期投与方法均由饲料添加行之。养殖鱼普通为数千万个体的集团,投药时同时处理,所以可采取手段为饲料添加或药浴两种方法。饲料添加以一只鱼体每kg给几g计算,但一日应给与药剂总量以一池、一篑全部鱼体重计算。此时算定投与量基础的池中或生篑中鱼群的总重量及投与群的摄取量必须正确把握。混合於饲料的药,投与时须防其散逸,尤其海面养殖时,使用生鱼肉为饲饵者须混合展着剂及配合饲料。投药的配合至为重要,发病早期投与始能充分获得投药效果。病状进行时鱼的摄饵量低下,投药困难。所以鱼群发生鱼病时,愈早治疗愈好,平时不断观察池及生篑中鱼的健康状态(摄取状态、游泳行动、毙死鱼的出现)至为重要。
养殖鱼发生鱼病时,鱼群中有症状进行者,初罹病者及健康鱼混在一起为常见之事。重症鱼离群浮於水面上,集於池或生篑边,所以仅早抽出病鱼予以烧却,不但可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亦为防止鱼病的最佳处理方法。为使病鱼能充分摄取药品,先给不含药物饲料使食欲旺盛健康鱼充实某程度食欲後始给含药饲料或投药前减少给饵量,提高食欲後投与之。投药料需要极细心的照顾始能收效。投药开始後死亡鱼渐次减少,经1至2周後死亡完全停止。投药後死亡鱼的大部份为开始投与时已失去食欲而不能摄取药剂或不能充分摄取者。
鱼类中有超过平均摄取量甚多者,因此有效量的2至3倍摄取量将呈副作用的医药品,不能以饲料添加剂供用,其安全性应认为不适当。投药虽以池、生篑单位施行,但在内水面养殖时,利用同一系的水或者如海面养殖在共同水域水面养殖者,按鱼病发生规模有不能仅以池或生篑为单位实施,须共同水面业者一同投与始能充分防治鱼病者。
治疗用药浴剂由目的分为二,其一为杀灭寄生於鳃皮肤的微生物及寄生 为目的,其二为由鳃吸收後治疗细菌等感染症。
药浴剂的利点与饲料添加剂不同,不受食欲的有无,程度所左右,可期待有效成份必要量的吸收,但按症状轻重吸收能有无影响尚未明。养鱼池水量大所用药约达饲料添加剂的数10~100倍。所以药浴仅适於容易得弧菌病、鳃病及寄生 病的稚鱼、幼鱼以及移动、换池、选别时鱼病防止的投与方法。为节省药用量先将药剂溶於水内浸渍一定量鱼群的方法普遍被应用,但鳗为避免紧迫,减少损耗则不取出鳗而采降下池水位,在止水状态一面送风一面於池内药浴。
医药品投与鱼时鱼体内医药品的残留受水温、个体差、投与後给饵状态的影响相当大,普通水温上升10℃,鱼的代谢将增高2倍,水温增高鱼将变为活泼,水温降低行动将变为迟钝,医药品的残留亦将延长。按鱼个体而医药品的摄取量参差不一,而且按投药後给饵状态而残留时间的长短亦不同,普通无给饵者残留延长较久。惟有关此类试验成绩资料累绩不多,故为求充分安全,防止市售鱼类残留医药品影响人的健康,特设定较长的水产用药之停药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