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肉兔A型 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08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606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陈家庄肉兔繁育场饲养的肉仔兔于2005年10月10日开始相继发病,陆续死亡43只,后经诊治,病情得以控制。 
      二、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突然发作,急剧腹泻,很快死亡。患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起初粪便不成形,很快变成带血色、胶冻样、黑色或褐色稀便,且伴有特异腥臭味,肛门周围、后肢、尾部被毛被粪便污染。患兔严重脱水,肠内充满气体,四肢无力,呈现昏迷状态,逐渐死亡。有的病兔死前出现抽搐,个别突然兴奋,尖叫一声,倒地而死。多数病例从出现变形粪便到死亡约10小时。少数病例病程约1周或更长,最终死亡。 
      三、病理变化 
      尸体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体,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黏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肠壁弥漫性充血或出血,小肠充满气体和稀薄的内容物,肠壁薄而透明。大肠特别是盲肠浆膜上有鲜红色的出血斑,肠内充满褐色、黑绿色的粪水或带血色粪及气体;膀胱多充满茶色尿液。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肝与肾瘀血、变性、质脆;脾呈深褐色。 
      四、实验室检验 
      取病死兔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接种肉汤培养基,37℃培养,5~6小时后,培养基变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的产气荚膜梭菌血清作交叉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 
      动物试验   
      取病死兔回肠内容物,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对12只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小白鼠在8~10小时死亡3只,在11~13小时死亡4只,在14~18小时死亡5只。 
      鉴别诊断 
      1.兔沙门氏菌病  急性沙门氏菌病以败血症、下痢和流产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断乳前后仔兔和青年兔。蚓突黏膜有弥漫性淡灰色粟粒大的小结节,肠淋巴结水肿。从病兔的血液及各脏器可分离出沙门氏菌。 
      2.兔球虫病  急性肠球虫病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兔,成年兔不发生。病兔消瘦,营养不佳,有黄疸和贫血症状。剖检可见肠黏膜或肝表面有淡黄白色结节。取结节或肠黏膜镜检,可见球虫卵囊。
      3.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一般不引起断乳前的仔兔发病死亡。病兔出现神经症状,鼻腔流出鲜红泡沫样分泌物,肝瘀血、肿大,呈暗红色。肾肿大,肺瘀血、水肿、出血。      
      4.兔巴氏杆菌病  兔巴氏杆菌病发病无明显年龄界限,多呈散发性流行。病兔无神经症状,肝脏不肿大,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病灶。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经以上综合诊断,判定为家兔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 
      五、防治措施 
      1.发现病兔,立即隔离,全群投药,并紧急预防注射。对于病兔,发病早期注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高免血清,每只兔静脉或皮下注射4~6毫升,连用2~3天,辅以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20~40毫升/只,加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30毫升/只,2~3次/天。对症治疗,口服食母生,5~8克/只;胃蛋白酶1~2克/只。对假定的临床健康兔立即紧急接种兔A型魏氏梭菌灭活疫苗。 
      2.同时采用了民间疗法:将仙人掌捣烂成泥,用纱布包裹后挤出汁滴进兔嘴里,2次/天;茶叶4克加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加蒜泥5克、生姜4克,2次/天灌服,连用2~3天。 
      3.对病兔舍和周围环境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金属笼用火焰喷灯逐一彻底消毒,水槽、料槽等用0.1%新洁尔灭浸泡、刷洗。 
      4.加强兔群的饲养管理,减少精料量,增加青草喂量,尽量减少应激因素,以减少胃肠的消化负担。 
      六、小结 
       1.本病病原体为产气荚膜梭菌即能产生芽孢的魏氏梭菌,该菌根据其产生的外毒素一般可分为A、B、C、D、E、F六种产毒类型。我国引起家兔发病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低质饲料及人畜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卫生条件差、气候剧变、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饲料突然改变、搭配不当、精料过多而粗纤维不足时,使家兔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一些有害菌(如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使家兔中毒死亡。感染途径为消化道、皮肤和黏膜损伤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秋三季多发。各年龄家兔均可发病,幼兔和青年兔发病率最高。 
      2.家兔腹泻病比较普遍,约占总发病率80%左右,病因也较为复杂。在腹泻病多发季节可选用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和魏氏梭菌A型灭活菌苗等进行预防免疫。一旦发病,应及时确诊,查清病原,并采取紧急接种、对症治疗、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平时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兔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注意灭鼠灭蝇;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特别是粗纤维一定不可缺少;搞好饮食卫生;定期注射兔瘟、出败、魏氏梭菌三联灭火疫苗,仔兔断乳后即可注射,以后每年注射2~3次。除此之外,在加强一般性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应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兔时,应隔离观察1个月,只有健康兔才能混群饲养。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