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汤的组方及性能作用
组方 桂枝21.0~30.0克、白苟28.0~30.0克、甘草12.018克、生姜15~30克、大枣30.0~45.0克,研未或水煎灌服。
性能作用 桂枝汤为汉代张仲景所拟,列为《伤寒论》的首方。本方是辛温解肌的主要方剂,也有发汗解表的功效。桂枝汤是比较广泛应用于家畜表证范围的疾病,尤其是对表虚型患畜适用。家畜适用于本方的基本指征是,项强、皮紧、束步难行、汗出恶风,精神萎靡不振,肢体微肤、口色红润、脉浮或浮弦等。临床常用于上述见证的伤风感冒,流感,风寒犯肺,外感腹痛,母畜产后发热,风寒束腿,体虚过劳中风等,治疗中宜结合针灸。
二、临床应用
1.用于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即中医所说的风伤卫,风寒
症,尤其适用于劳役过重的山地驮畜或役用骡马,如患畜鼻寒、喷嚏、流涕、耳鼻俱冷,方中以透表剂桂枝、生姜为主,或加防风麻黄;如患畜伸颈干咳,咳痰稀薄,甘草、白芍稍重,桂枝用量宜小,加山豆根、射干、苏叶;如汗出较多,或自汗,重用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宜轻,加黄茂、防风;如全身发热、倦怠,以桂枝为主,加急活、地骨皮;如反胃干呕以生姜、白芍为主,加陈皮、原朴;寒颤、头低、眼闭,加重大枣,桂枝、生姜份量,并加防风、黄芩、连翘。
2.用于风寒犯肺,本病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咳嗽”范围,多见于春初、秋末、气侯剧烈变化,或迂风雨天,劳役过重。患畜咳嗽、不吃、而起病较急,咳嗽有力,痰稀色白,干咳而带有剧烈的疼痛。此病以疏风散寒,宣肺化痰为治则。肺中积热加天冬,浙贝母清热化痰,加前胡、桔梗、半夏止咳。咳嗽剧痛者加重白芍,病程较长,体弱者加黄芪、紫菀,补气、清肺。
3.用于外感性腹痛,中兽医认为,天气骤变,风寒伤于肌表,传入胃肠,胃火微弱,积于肠中,清浊不分,气不升降,因而腹中作痛,其症状特征是,发病后患畜寒颤,耳、鼻俱冷,部分病例口温较高而且干燥,表现不同程度的骚动不安和各种异常姿势,起卧时不剧烈,疼痛过后呆立不动,稍有食欲或食欲废绝。治以温中散寒、驱风止痛和血顺气为主。方用桂枝汤加橘皮散加减,方中加重桂枝、生姜、白芍,如小便不利,加二丑、茯苓。如痛疼剧烈,加细辛、白芷、元胡。
4.用于风寒束腿,该病属中医学“痹症”、“痛风”的范围。当畜体正气不足,抵抗力弱、劳役过重、出汗后风吹雨淋,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患经络、阻滞关节,影响气血运行所致。患畜束步难行、触摸四肢不热不肿,宜以祛风散寒,镇痉止痛,除湿通络为治则。方药用桂枝汤加活胜湿汤加减,方中以桂枝、姜活、独活解肌发汗,佐以生姜散寒祛风、桂枝配大枣、蔓荆子,甘草能解痉、暖肌、通经、止痛;川芎配白芍等除湿活血。
5.用于母蓄产后发热,本病因母畜平素体虚,特别是奶牛、奶羊营养不良,分娩时失血过多,阴血骤亏,正气虚弱,寒邪从皮毛而入,发生感冒,便出现风邪犯正证候,本病恶寒、发热、精神不振、喜饮水、鼻塞、流黄涕,口色淡红,偶而咳嗽,恶露不多,大便带黏膜,宜以解表和营为治则,方用加味桂枝汤。本方加益母草活血调经,连翘、石斛生津滋阴清虚火,当归补血、活血、润肠,以达解表和营,扶正祛邪之目的。
6.用于过劳中风症,本病为劳伤过度,营养不足,气血双亏,外伤风寒雨淋,营卫失调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多见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毛焦身瘦,皮紧贴骨,腹细肷吊,行走时腰背板硬,四肢运步僵硬,口色淡白干燥,喜卧地、听诊心音节律不齐,有循期杂音,大便干燥,小便清长。治法宜解肌固表调和营卫、益气养血为治则。方用桂枝汤加八珍汤灌元;如心脏有杂音,加菖蒲、远志,如自汗、桂枝量宜小,加防风、黄芪;如大便干硬加石斛、大黄;如虚咳加紫苑、冬花。
注意本汤辛温偏燥,下药须慎,尤其是暑热天时,牲畜燥火大,对各种急性病证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