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综合措施防治猪口蹄疫的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2

猪场口蹄疫病的防制应通过封闭猪场、消毒、免疫等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来实施。

1、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封闭猪场,杜绝外界传染源的传入。

⑴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减少疫病传入。需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和了解具体情况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情况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育肥猪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购进的猪苗在原来猪场没发病,但进入育肥场后,由于环境、饲料等饲养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应激,仔猪抵抗力下降,接着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甚至暴发口蹄疫或猪瘟。

⑵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业务来往的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冬春季节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严禁任何外来人员、车辆、用具、牲畜产品进入猪场生产区。

⑶猪场生产区应有围墙、防疫沟或其它隔离设施,将生产、生活区彻底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⑷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口和饲料入口以消毒池隔开;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途径的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特别应引起猪场管理者注意的是:装猪台是疫病最容易传入猪场的关键点,对外销售的装猪台应设在猪场外,使用本场专用运猪车辆将出售的商品猪从生产区装猪台运至场外装猪台,进入出猪通道的猪只不准返回生产线,生产线人员不超越出猪台。猪贩和屠宰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进入装猪台,这是控制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措施。

⑸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外出回场人员经淋浴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

2、强化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免疫工作中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需要以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基础,在存在口蹄疫强毒而且污染严重的猪场,即使是质量优良的口蹄疫浓缩疫苗,使用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近年来疫情较复杂,口蹄疫病原多型易变,疫苗的效果有时不很理想,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但对酸、碱、醛类、卤素类消毒剂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建立高免猪群

⑴充分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尽量使猪群有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当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猪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在气候变化较大时,更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降温,降低饲养密度,转栏时注意饲料过渡并适当喂给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抵抗疫病的能力。

⑵接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

各场应根据猪群抗体水平的监测结果,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推荐免疫程序(仅供参考):使用0型口蹄疫灭活浓缩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注:如果发病猪口蹄疫型号是亚洲I型或A型,则0型口蹄疫疫苗没有效果,可使用三联苗)。

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间隔4个月;
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2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头;
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分娩前1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保证哺乳和保育仔猪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为防止母猪因注射疫苗产生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抗应激药物。

仔猪6O日龄注射浓缩苗2毫升/头,100日龄再注射3毫升/头。

⑶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

4、注意了解疫病的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