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16年治疗畜病的经验,每年春夏季节,采集当地一些中草药来防治猪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成本低廉,无耐药性,特列举以下药物,供广大读者参考。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功效,夏秋季节花初放时,连根一同挖出,阴干,粉碎,(按2%~3%的比例)拌于料中饲喂。主治母猪乳房炎、缺乳、仔猪痢疾,中猪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等病。
马齿苋:别名长命菜,性寒,味酸,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凉血利尿等功效。夏季采收后,略蒸或烫后晒干,粉碎拌料(按2%~3%比例)。主治:细菌性痢疾、腹泻,湿热引起的下痢、便血、血尿等症。
败酱草:别名苦苦菜,性微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痛排脓,祛痰止痛等功效,夏秋季节采收带根的全草,阴干,粉碎后(按2%~3%的比例)拌于料中饲喂。主治:肺热、咳喘、肾炎以及肝炎上行引起的目赤、肿痛,湿热引起的尿淋漓等病。
地丁:别名紫花地丁,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痛肿之功效。夏秋两季半花半籽时挖出全草凉干,粉碎后(按2%~3%的比例)均匀拌于饲料中饲喂。主治母猪乳房炎、口腔炎、猪外伤引起的脓肿,湿热下痢引起的痢疾,尿道炎、肾炎等症。
茵陈:别名青蒿,性微寒,味苦,有清热化湿、利胆之功效,春季幼苗期(必须为幼苗)采收,晒干,粉碎后拌于饲料中(按2%~3%的比例)饲喂,主治猪湿热感冒、水肿、热痢及肝火上行引起的目赤肿痛、结膜炎、黄疸等症。
淡竹叶:别名竹麦冬,性寒,味甘淡,有清热、宁心、利水、通淋之功效。夏秋季节采收,阴干后拌于饲料中(按3%~4%比例)饲喂。主治猪口腔炎、大脑炎、水肿病,热性病引起的口渴、脱水等症,为夏季解热祛暑之佳品。
薄荷:别名香荷,性凉,味辛,有疏散风热、利水化痰,消肿止痛之功效,夏秋季节采集茎叶,阴干粉碎后拌于饲料中(按2%比例)饲喂。主治猪风热感冒,肺热咳喘、腹胀,肝火上行引起的目赤肿痛,水肿等症。
车前草:别名猪耳朵,性寒,味甘苦,有利水解热、止痢、名目、止咳之功效,夏秋季节采取全草晾干粉碎后拌于饲料中(按2%比例)饲喂,主治仔猪腹泻、暑热泻痢、乳房炎、胃肠炎、脓肿等症。
木贼:性平,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明目、止血之功效,夏季采收,除去须根晾干拌料(按2%比例)饲喂。主治猪便血、风热感冒,肝火上行引起的目赤多泪、结膜炎,尿道出血等症。
大蓟:别名锯牙菜,性凉,味甘苦,有凉血止痢,散瘀消痈之功效,夏季花期时全草采集,阴干粉碎,拌于饲料中(按2%比例)饲喂。主治猪尿血、便血,心火过旺引起的口腔溃烂,舌体肿胀、溃烂,湿热下行引起的热痢,母猪产后阴道流血过多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