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给鸡注射疫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71

给鸡注射疫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鸡注射疫苗注意的问题

注射疫苗的部位 应选择在颈部皮下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许多养鸡户在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时,直接握住鸡头,注射器与颈部呈90度角进行注射,导致油苗注射到颈部肌肉内。由于颈部肌肉较少,血管、神经非常丰富,注射后容易引起鸡颈部肿胀,鸡群出现缩颈弯脖、精神不振、采食下降、消瘦,排黄绿色稀粪。如果注射部位靠近头部,极易在注射疫苗后7天左右出现鸡的肿头肿脸。

油苗免疫前应摇匀,注意预温 注射油苗前,一定要预温。许多养殖户注苗前不进行预温,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疫苗后就进行注射,结果导致注射的油苗吸收不良,在注射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影响了疫苗的免疫应答。预温方法:注苗前4小时~5小时,把油苗取出后放到温水中(37℃~40℃),使油苗的温度尽量接近鸡的体温时再进行注射。

抓鸡动作不能粗暴 多数鸡群注苗后出现的产蛋率下降与抓鸡动作过于粗暴有关。而蛋种鸡由于经常被抓起进行人工授精,其注射油苗后对产蛋率的影响较小。

注苗期间可添加药物缓解应激 注苗前后2天~3天可在饲料中添加千分之二的土霉素和饮水中加氨基维他,以缓解注苗应激。在饮水中添加免疫增效剂,以提高疫苗保护效果。鸡群注苗后应激反应的大小与鸡群的体重有很大关系。鸡群体重大、体质好,注苗后的应激反应就小。反之,鸡群体重小、体质差,注苗后的应激反应就大。

注射时间 由于正常高产鸡群的产蛋集中在上午,下午产蛋的较少,而且下年鸡舍光线较暗,此时免疫注射不易造成鸡炸群。因此,选择在下午4点后注射是非常必要的。

可紧急接种 当邻近鸡群出现传染病时,应对鸡群进行紧急接种,按照健康鸡群一假定健康鸡群一病鸡群的顺序进行。当鸡群存在疾病时,应避免接种油苗,如必须接种则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

二、疫苗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疫苗稀释不当

1.使用稀释液不当。未加疫苗保护剂,直接用井水或自来水,或在稀释液中直接加入全脂奶粉,而如新城疫、传支、喉气管炎等亲脂性病毒主要存在于表面的脂肪层中,致使先饮水的鸡饮进超量病毒,后饮水的鸡病毒剂量不够,而且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液破坏,严重影响免疫的一致性。

2.稀释浓度不当。有些人为了补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损耗,有意加大稀释液的用量;有时操作后期发现已稀释的疫苗不够用,随意加水增量;也有人为了降低防疫成本而任意减少免疫剂量,致使疫苗剂量不足,降低对抗原的应答功能,不能产生良好的抗体水平。疫苗浓度过高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有人认为增加剂量可以提高免疫水平,因而盲目超量应用,引起免疫麻痹,降低或丧失对抗原的应答功能,影响免疫效果,甚至超量应用引起发病。生产中因盲目加大疫苗剂量而发病的时有发生。而适当加量可提高免疫效果,如饮水免疫时,只有疫苗进入鼻孔与咽部,接触上呼吸道粘膜才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进入鸡腺胃的很快失效,故饮水免疫时就需要加量,但剂量大小要由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3.疫苗稀释后,接种间隔时间太长。接种前将疫苗一次稀释完,置于常温下连续使用,这样越往后用的疫苗效价越低,尤其在稀释液质量不好或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效果更差。

接种方法失误

大群地面平养的肉鸡群免疫,接种技术操作要领往往理论上讲的是一回事,具体人员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1.滴眼、滴鼻操作不到位。为赶速度,有时疫苗尚未滴入眼内鼻内,就把鸡放回地面,有时由于地面平养接种过程分隔困难,未接种的鸡大批窜入已接种的鸡群,造成漏免。

2.注射技术控制不准。针头刺到皮肤之外,疫苗流到体外;或针头太粗,拔出后药液倒流出来;或针刺太深,药液注入胸腔或腹腔;或注射器定量控制失灵,使注射量不足。有些疫苗在抽取时要频频摇动,否则极易造成先注射的疫苗含量过大,而后注射的则剂量不足,或仅为稀释液。

3.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足,分布不均匀,免疫前限水过度或限水不足,均影响免疫效果。

4.喷雾免疫时雾滴过大过低,鸡吸收不足;但雾滴过小,当气温高或风速过大时又易于散发掉,因此要适当掌握喷雾的时间、温度、风速和雾滴大小。

5.滴管、注射器、喷雾器、稀释用的容器和饮水器等清洗不干净,含有残留消毒药物,或使用金属器皿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不讲科学盲目行事

1.每一种疫苗均具有最佳接种途径。有人为图省事,随便改变免疫途径。例如把鸡新城疫I系疫苗改为饮水免疫,效果很差。这种现象在地面平养,为了集中接种而人手又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2.有的鸡场发病频繁,所以每隔三两天就接种一次疫苗,认为免疫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未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除抗原被抗体中和外,频繁的抗原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丧失对病毒的抵御功能而发病。而有的鸡场发病率低,而随意减少免疫次数,这样强化免疫间隔时间太长,造成免疫断档,抗体水平低于安全滴度而发病。有时多种疫苗兼用或程序相近,这样会受抗原排他性反应影响,发生竞争性干扰,同时加重机体的抗原反应,引起记忆应答紊乱,从而降低免疫效果。

3.有的鸡场在疫苗中乱加药物,影响疫苗质量。疫苗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对防止疫苗污染、减轻疫苗反应有一定作用。但盲目混入药物后,会使稀释液的pH值发生变化,pH值高低都会抑制或破坏疫苗的生物活性,影响免疫效果。

4.有人由于疏忽,在接种病毒疫苗期间饲喂抗病毒的药物,这样对疫苗的干扰就更大。

所以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操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讲究科学,不随意行事,方可万无一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