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的防治与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的特征是呈败血症,纤维素性浆膜炎和肉芽肿等病变。
(流行病学特征)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舍环境、鸡体本身等均有本菌存在。鸡鸭鹅和火鸡都有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季节多雨潮湿,通风不良,积粪多,拥挤,以及鸡群感染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患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成为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大肠杆菌在肉用仔鸡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症状和病变)
1、呈现急性败血型的病例,精神沉郁,厌食,体温升高,拉黄色或黄绿色稀粪,两翅下垂,鸡冠暗紫,剖检可闻到特殊臭味,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呈青铜色或土灰色,肝浆膜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膜覆盖,有的肝表面散布多量针尖大坏死灶,肠粘膜充血,出血,少数病例腹腔有积液和血凝块。
2、浆膜炎型:包括心包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气囊炎等。病理变化的共同特点是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附着于浆膜表面,严重的常于周围器官粘连,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产蛋母鸡,病鸡肛门周围羽毛粘有蛋白或蛋黄状物。剖检时腹腔内有腥臭味,积有多量卵黄状物,卵黄变性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3、其它病型,包括输卵管炎、肠炎、全眼球炎、关节炎、脐炎等,拌有失明、下痢、关节肿胀、跛行。
此外,大肠杆菌感染的鸡可造成头部水肿和大肠杆菌性肠炎肉芽肿。剖检在肝脏、盲肠和十二指肠及肠系膜呈典型的肉芽肿。
(诊断要点)
本病缺乏特征性症状,临床上发生病鸡拉黄白色稀粪,关节炎,剖检见有纤维素性浆膜炎,肠炎或肉芽肿,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防治要点)
1、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条件性,病原可能是外来的致病型大肠杆菌,也可能是体内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大肠杆菌,当环境因素改变或发生应激因素引起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卫生清洁,做好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防治: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都敏感,但近些年来出现了不少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所以在防治中应经常变换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效果更好。有条件的鸡场选用药时尽量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可避免抗药性产生。
3、免疫预防:虽然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但接种疫苗仍为防治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有种蛋鸡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灭活苗,用于预防种鸡大肠杆菌病,免疫期为8个月。为确保疫苗效果,需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为4周龄,第二次为18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