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其他 » 正文

二类动物疫病: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20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70
  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又名臭子病、烂子病)是由幼芽虫孢杆菌引起的蜜蜂幼虫和蛹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子脾封盖下陷、穿孔,封盖幼虫死亡、蛹舌现象为特征。0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菌体呈杆状、链状排列,周身具有鞭毛,能运动,可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或中间,椭圆形。病菌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不易根除。  
  2 流行病学  
  带有病死幼虫尸体的巢脾、被污染的饲料和花粉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侵人体内。病菌通过蜂王产卵、内勤蜂清扫尸体等污染花粉房、蜜房及感染健康幼虫。误将带菌蜂蜜、花粉喂蜂,随意调换子脾,盗蜂、迷巢蜂进入等是造成蜂群间的传播重要原因。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出售带病的蜂群、蜂蜜、蜂蜡、花粉以及引种和异地放牧引起。
  工蜂、雄蜂、蜂王的幼虫期均易感,西方蜜蜂比东方蜜蜂易感。黄蜂也易感。
  本病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并常造成全群或全场的覆灭。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一般为7天左右。《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5天(冬季除外,因随国家不同而不同)。
  患病幼虫多在封盖后死亡,尸体淡棕黄色至深褐色,腐烂成黏胶状,挑取时可拉成长丝,有腥臭味;之后尸体干枯、黑褐色、呈典型的鳞片状,紧贴在巢壁下侧,不易被工蜂清除。
  染病子脾封盖潮湿、发暗、下陷或穿孔;如蛹期发病死亡,则在蛹房顶部有蛹头突出(称蛹舌现象)是本病的典型特征。
  4 诊断
  4.1 对可疑为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的蜂群,随机取样3~5群,从中取出老熟封盖子或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如发现子脾、幼虫和蛹死亡的典型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采用细菌学检查,挑取可疑为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的幼虫尸体少量,进行涂片镜检。如发现有较多的单个或呈链状排列的杆菌及芽孢时,则可进一步用芽孢染色进行镜检,如发现多数椭圆形游离芽孢时,即可确诊。
  牛奶凝聚试验:取新鲜牛奶2~3毫升,放于试管中,再挑取幼虫尸体或分离培养的细菌少许,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合后,置30~32℃培养1~2小时。如牛奶凝聚时,则为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
  5 防治
  杜绝病原传人,实行检疫,操作要遵守卫生规程;饲料用蜂蜜要严格选择,禁用来路不明的蜂蜜,禁止购买有病的蜂群。严格消毒,每年在春季蜂群陈列以后和越冬包装之前,均要对蜂群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特别是在有病或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应进行严格消毒。
  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将蜂群进行隔离治疗,蜂箱、蜂具都要单独存放和使用。对其他尚未发病的蜂群,普遍用0.1%磺胺嘧啶糖浆进行预防。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