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其他 » 正文

三类动物疫病:水貂阿留申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15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95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貂浆细胞增多症,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侵害网状内皮系统致使血清丙种球蛋白、浆细胞增多和终生病毒血症为特征,并伴有动脉炎、肾小球肾炎、肝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
  1 病原学
  貂阿留申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本病毒对乙醚、氯仿、0.4%甲醛和清洁剂有抵抗力,但对1%甲醛和1%~1.5%氢氧化钠敏感。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也很强,加热80℃10分钟或99.5℃3分钟才被灭活。在pH 2.8~10范围内仍保持活力。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貂和带毒貂。通过唾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母貂可经胎盘感染仔貂。蚊子可传播此病。
  各种水貂均可感染,但以阿留申基因型貂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气候寒冷、潮湿常促使病情加剧。
  3 临床症状
  自然情况下,本病潜伏期平均为2~3个月,长的达7~9个月甚至1年以上。人工接种感染为21~30天。
  以口渴、贫血、衰竭、血液检查浆细胞增多和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4~5倍为特征。病貂口渴,食欲下降,进行性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或溃疡。粪便呈煤焦油样。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时,则出现抽搐、痉挛、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症状。病的后期出现拒食、狂饮,常以尿毒症死亡。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肾脏、脾脏、淋巴结、骨髓和肝脏,尤其以肾脏病变最显著。病初肾肿大2~3倍,呈灰色或淡黄色,表面有黄白色小病灶或点状出血;后期肾萎缩,呈灰白色。肝初期肿大,呈暗褐色,后期不肿大,色呈黄褐或土黄色。急性经过脾肿大,呈暗红色,慢性经过时脾脏萎缩,呈髓样肿胀。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可用碘凝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目前多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查,即在貂感染阿留申病后第九天,产生沉淀性抗体,能持续190天。本法的阳性检出率达100%,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6 防治
  引进种貂要严格检疫。对污染貂群,以对流免疫电泳方法,通常每年11月选留种时和2月配种前进行2次检疫。淘汰阳性貂,选留阴性貂做种用。如此连续检疫处理3年,就有可能培育成无阿留申病貂的健康群。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