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分十四节,介绍170多种兽用基本中药的性味、功能、成分、药理、主治、配伍、用量及方剂与制作的知识。旨在以此为起点,在整理与继承的基础上,中药中用(纯中药制剂),中药西用(提取或合成纯成分制剂),中西结合(中西药复方),方剂重组或改型,加以提高与创新,为此提供一些基本资料,试以较少篇幅,使读者获得一个兽用基本中药纲要,作为开发应用的参考。
有关中草药方面的知识,还可进一步参见广西大学谢麟编著本网编辑的《新编动物药剂科技全书1~4册电子光碟》中的第十章(第四节)、第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章及第三十七章第四讲等有关中草药剂部分。
中药的“方剂与制作”详见上述《新编动物药剂科技全书1~4册电子光碟》的有关章节。
第三节 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能清泻里热的药物为清热药。具有降火燥湿、解毒凉血功能。
一、清热泻火药
是能清实热,适用于高热火盛所引起的里热壅盛病症的药物。
石膏
〔性味与功能〕味甘、辛,性大寒。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成分与药理〕主含硫酸钙。药理参见第三十三章第五节。〔组方与主治〕配麻黄、杏仁、甘草治肺热。配知母、甘草治疗温热症(感染热症)。〔用量〕牛、马60~120克,猪、羊15~30克,兔、禽1.5~6克。〔方剂制作〕瘟炎清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加减白虎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七节之三),五味石膏散(参见第十八章第二节及第五节)。中药的“方剂与制作”详见上述《新编动物药剂科技全书1~4册电子光碟》的有关章节
知母
〔性味与功能〕性味甘、寒。能滋阴补阳、降火、润燥滑肠。〔有效成分〕皂甙。〔药理〕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胍菌及皮肤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组方与主治〕配石膏、甘草治湿热症;配贝母、冬花、黄芩、复花、桔梗胎肺热咳嗽。配乳香、广木香等治额窦炎。〔用量〕牛、马18~60克,驼45~90克,猪、羊6~15克,兔、禽0.6~0.8克。〔禁忌〕脾虚泄泻禁用。
栀子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利黄疸、通小便。〔成分与药理〕含黄酮类栀子素、藏红花素。水提物能抑制真菌和钩端螺旋体。有镇静、降血压、止血、增加胆汁分泌(消胆道炎性黄疸)作用。〔组方与主治〕为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药。配菌陈、木通、龙胆治肝炎。〔方剂制作〕黄连解毒散(黄连、黄柏、栀子)(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用量〕牛、马15~60克,驼45~90克,猪、羊6~15克,兔、禽1.5~3克。
连翘
果实入药。〔性味与功能〕味苦、性温。能清热解毒。〔成分与药理〕含连翘酚、皂甙、黄酮醇等。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和抗肝损伤作用。〔主治〕为清热解毒治疮黄肿毒及乳痈之要药。临床用治猪风热感冒。〔用量〕牛、马24~26克,猪、羊9~15克,兔、禽0.6~1.8克。〔组方〕双黄连口服液(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公英七味散(奶牛乳房炎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46。〔方剂制作〕银翘清疫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银翘解毒片(参见第二十三章第六节)。
(作者:谢麟 南宁兽药科技网专稿 拒转载)
二、清热解毒药
是能清解火热过盛、高热不退引起的热毒症的药物。
金银花
〔性味与功能〕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散风消肿、排脓止痛。〔成分与药理〕含黄酮类、绿原酸、皂甙。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和减轻敏感细菌耐药性。〔主治〕配连翘、牛蒡子、桔梗、荆芥、薄荷治热感冒和流感;配大青叶、菊花治咽喉肿痛。〔用量〕牛、马15~60克,猪、羊9~15克,兔、禽1.2~2.4克。〔方剂制作〕金蒲乳炎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45)。〔组方〕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第三十章第五节方10),八味清热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39)。
板兰根与大青叶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有效成分〕吲哚甙与吲哚醇及抗菌物质。〔药理〕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病毒性流感、肝炎等有良效。〔组方与主治〕配茵陈、栀子、木通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咽喉炎、畜禽流感。大青叶还用治钩端螺旋体性黄疸。〔用量〕牛、马30~90克,猪、羊15~30克。大青叶、牛、马30~90克,猪、羊15~30克,犬10~20克。〔方剂制作〕,板蓝鸭肝炎汤(参见第十八章第六节之三方28)。清瘟败毒饮:大青叶、牛蒡子、知母、玄参、黄芩、生地各30克,连翘、栀子各24克,甘草、桔梗各18克,薄荷12克,生石膏120克,煎剂饮服(畜、禽用)。康呼口服液(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四)。
蒲公英
〔性味与功能〕全草入药。味辛、甘,性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成分与药理〕含三萜醇(蒲公英甾醇),也能分离出绿原酸。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杀菌作用。动物试验有利胆作用(参见第十八章第五节之7)、退热作用和疏通乳腺炎乳管的作用,还能促进乳汁分泌。其注射液小白鼠LD50(半数致死量)为58.9/千克体重。〔组方与主治〕捣汁或酒引内服治乳腺炎。配大黄、银花、丹皮治肠痛通淋。〔用量〕牛、马30~90克,驼45~125克,猪、羊15~30克。配连翘、当归、王不留行、金银花、贝母、山甲珠、甘草(乳痈散)治乳痈。〔方剂制作〕公英七味散(奶牛乳房炎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46),双丁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方11)。
生地
〔性味与功能〕味甘、苦,性寒。能清热生津,祛燥凉血。〔成分与药理〕含β-谷甾醇及生物碱。有强心和扩张肾血管(利尿)作用和促凝血作用。对芽胞癣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主治〕配白芍、石决明、夏枯草、代褚石治热症(阴虚阳亢的热症)。配麦冬、甘草等治咽喉肿痛。〔用量〕牛、马15~45克,猪、羊6~12克。〔禁忌〕脾胃虚弱不宜用。〔组方〕禽霍乱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
丹皮(牡丹皮)
〔性味与功能〕味苦、辛,性寒。能清热凉血。〔成分与药理〕生丹皮含丹皮原甙(水解后为丹皮甙),根皮含丹皮酚。对试验动物有降血压、抗炎、退热、镇惊、止痛、镇静和抗病毒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组方与主治〕配栀子、柴胡治肝郁火旺盛所致的发热。配地黄、山茱萸治阳虚发热。〔用量〕牛、马15~30克,猪、羊6~12克。〔禁忌〕孕畜禁用。〔组方〕消乳炎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44)。
玄参
〔性味与功能〕味苦、咸、性微寒。能滋阴生津、解热止痛。〔成分与药理〕含单萜甙类和玄参素。有抗真菌作用、退热作用和降兔血糖作用。〔组方与主治〕配生地、冬麦、大黄、芒硝治便秘、热结。配茯苓、板兰根治疗药物性皮炎(抗过敏作用)。〔用量〕牛、马15~45克,驼30~60克,猪、羊6~12克,犬2.5克,兔、禽1.2~3克。
白茅根
〔性味与功能〕性味甘、寒。能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成分与药理〕含白茅素和芦竹素、甾醇类和白头翁素。能抑制痢疾杆菌。有利尿和止血作用。〔组方与主治〕配生地、藕节治尿血;配车前草治急性胃炎。配生石膏、芦苇根用于流感。〔用量〕马、牛30~90克,驼45~90克,猪、羊9~18克。〔方剂制作〕茅根决明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
三、清热燥湿药
是性味苦寒,能清热消炎、解毒燥湿,适用于湿热引起的泻痢、黄疸、肺热、炎毒等热毒症的药物。
黄连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有效成分〕小蘖碱、黄连碱。〔药理〕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孤菌、金葡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布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以及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亦有效;对致病性真菌、血原虫、钩端螺旋体有抑杀作用。小蘖碱还有抗炎、解热、利尿作用。〔组方与主治〕配黄芩、黄柏、白头翁或广木香治菌痢(湿热下痢)、肠炎。〔用量〕牛、马18~30克,驼25~45克,猪、羊6~9克,兔、禽0.6~1.2克。〔禁忌〕脾胃虚寒,无实热禁用。〔提取制剂〕黄连素。〔方剂制作〕济世消黄汤,三黄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黄连解毒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
黄芩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湿热、泻肺火、利胆利尿、解毒消炎。〔成分与药理〕含黄芩甙。对甲型链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及降血压、利尿和增免(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主治〕配黄连、生白芍治肠炎下痢。配黄连、黄柏、榛皮治肠炎。配知母、贝母等治肺炎、支气管炎。〔用量〕马、牛15~90克,猪、羊6~15克,兔、禽1.5~2.5克。〔禁忌〕脾胃虚寒禁用。〔提取制剂〕黄芩素。〔组方〕双黄连口服液(黄芩、双花、连翘)。〔方剂制作〕黄胆素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
黄柏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湿燥、泻火解毒。〔成分与药理〕含小蘖碱、黄柏碱、黄柏甙等。对金葡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孤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抑制白色念珠菌,能增强免疫功能。〔组方与主治〕配苦参、荆芥、苏叶治皮肤湿疹。〔用量〕牛、马15~45克,驼20~50克,猪、羊6~15克,兔、禽0.6~2克。〔禁忌〕脾胃虚寒禁用。〔方剂制作〕三黄禽宝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三黄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八节之三)。
穿心莲
〔性味与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消炎、解毒。〔有效成分〕穿心莲总内酯(穿心莲内脂等)、生物碱。〔药理〕煎剂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人工发热兔有解热作用和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主治〕治痢疾、白痢、风热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尿路感染、外伤感染。〔用量〕牛、马12~60克,猪、羊30~60克。〔方剂制作〕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复方禽菌灵片(参见第二十三章第六节方33,瘟毒丸(第二十四章第三节方11),穿心莲-利福平散(第十八章第四节方10)。
龙胆草
〔性味与功能〕性寒、味苦。能泻肝胆、清下焦实热,壮脾健胃。〔成分与药理〕含龙胆苦甙。对皮肤真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葡菌有抑制作用及健胃、抗炎作用。〔组方与主治〕配大黄、芒硝、槟榔治前胃驰缓。配石决明、青葙子、菊花治角膜炎和结膜炎。配人工盐、硫酸亚铁治仔猪贫血和下痢。〔用量〕牛、马15~45克,驼30~60克,猪、羊6~15克,犬1~5克,兔、禽1.5~3克。〔方剂制作〕龙胆泻肝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
鱼腥草
〔性味与功能〕性寒、味辛。能清热解毒、消肺痈、清利湿热(利尿)。〔有效成分〕鱼腥草素、黄酮类和槲皮甙。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与伤寒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白细胞吞噬细菌作用。〔主治〕治肺痈、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其鲜品注射液治猪喘气。〔用量〕牛、马30~120克,猪、羊15~30克。〔提取制剂〕鱼腥草素钠;合成鱼腥草素。〔方剂制作〕鱼腥草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鸡支原康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方22)。
青蒿
〔性味与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凉血,治虫(球虫)解暑。〔成分与药理〕含青蒿酯、青蒿碱和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对皮肤真菌和钩端螺旋体、虐原虫、牛焦虫、鸡球虫有抑杀作用。〔组方与主治〕配薄荷、甘草、滑石治中暑。配生地、知母、地骨皮治温热病。配黄柏、硫磺治球虫。〔用量〕牛、马15~45克,猪、羊0.5~1克。〔合成制剂〕青蒿酯。〔方剂制作〕抗球618颗粒,复方青蒿颗粒剂(参见第二十五章第三节之四),克球散,复方青蒿克球散(参见第十八章第四节之二方31、34),青板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八章之三)。
霍香
〔性味与功能〕味辛、性微温。能解暑化湿、止吐止泻、健脾开胃。〔成分与药理〕含挥发油(其中为霍香醇和胡椒酚)。对皮肤真菌和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能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用量〕马、牛15~30克,猪、羊3~12克。〔方剂制作〕霍香正气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
白头翁
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根。〔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凉血、止痢、治衄血。〔成分与药理〕〕含原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金葡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主治〕治急性胃肠炎、猪和羊湿热腹泻、仔猪黄白痢。〔用量〕牛、马15~60克,驼30~90克,猪、羊6~15克,兔、禽1.5~3克,犬1~5克。〔方剂研制〕白头翁注射液(参见第二十九章第五节),白头翁散,猪胃肠炎散(参见第二十二章第七节之四),白黄金马散(参见第十八章第四节之二)。
马齿苋
〔性味与功能〕味酸,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成分与药理〕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物碱和黄酮类。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兔有降压、利尿,促进肠蠕动作用;对兔和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组方与主治〕热毒下痢(菌痢与阿米巴痢)。配黄芩、黄柏、黄连治细菌性痢疾和肠炎。配蒲公英治产后感染(子宫内膜炎)。〔用量〕牛、马30~120克,猪、羊15~30克,兔、禽1.5~6克。鲜品用量加倍。〔方剂制作〕复方马齿苋汤(参见第二十八章第六节之三方17)。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抗菌解毒、清湿热。〔成分
与药理〕苦参碱。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解热、利尿作用。〔作用〕
(参见第二十九章第三节苦参碱)。〔主治〕治猪感冒、热症、仔猪白痢、猪喘气病,外用治
疥癣和灭虱(苦参碱乳剂)。〔用量〕牛、马15~60克,驼30~90克,猪、羊6~15克,兔、
禽0.3~1.5克。〔提取制剂〕苦参碱。〔方剂制作〕苦参苍术散(参见第十八第四节之二方
7),苦参注射液(参见第三十章第五节方28、29),苦参碱乳剂(含0.2%苦参碱酒精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