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某专业户饲养的213只肉用山羊群(大多是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肉羊)突然发生了以咽喉肿胀、呼吸异常困难等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并造成部分病羊死亡。据统计先后有79只发病,发病率在37%以上;发病期间共死亡31只,占发病的39%左右,给羊群造成较大的危害。笔者通过疫病调查、临床检验、实验室诊断等手段,确诊为山羊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并立即采取中西结合的防治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专业户的养殖场建在一山脚下,饲养方式为舍饲,共有大小羊只213余只,养在同一圈舍内,公羊全部去势。据饲养员讲自初开始发现刚引进不久的3只波尔山羊的三代杂交羊发病,短短1周左右的时间,造成1/3左右的羊只发病,并出现死亡现象。发病过程中采用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内服,但疗效不显著,不能有效制止病羊的死亡。
2 临床症状
发病羊只,有的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出现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全身症状明显,起卧频繁,呼吸困难,50~60次/分,心率加快,可达110~160次/分。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咽喉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舌体肿大。眼结膜充血、流泪,有脓性分泌物,鼻孔流出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口流涎水,并混有泡沫。有部分病例出现眼睑、面颊、口唇、乳房部位肿胀。部分怀孕母羊流产。粪便变软,有时排带黏液和血液的粪便,最后卧地不起,病程一般2~5天,死前出现磨牙、抽搐、惊厥等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对死亡的11例病死羊只进行尸体剖检,发现主要是以败血病变为主。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鼻、气管、咽喉黏膜出血,肺水肿出血,有3例出现肝变区,有2例出现坏死灶,有4例出现肺脏与胸壁粘连;心脏冠状沟及心内、外膜出血;肝脏肿大,有少量的出血点,胆囊肿大2~4倍,而且胆汁外渗;肾脏质地变脆、变软,有贫血性梗死区,被膜不易剥离;脾脏有小出血点;胃肠黏膜肿胀,有部分脱落;有2例第三胃内容物干如石灰,大部分第四胃内容物稀薄而且黏膜出血;各脏器浆膜附有黏稠可拔成丝状的纤维素渗出物。在剖检过程中,发现病死羊都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寄生虫虫体。
4 实验室诊断
4.1 抹片镜检 无菌取新鲜病死羊只的血液、腹水、淋巴结、肝脏、脾脏等病料,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见有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大多数呈双球状排列、极少数单个或3~5个相连的球菌。
4.2 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取新鲜病死羊只的心血、肝脏、脾脏等病料分别在鲜血琼脂平板划线接种,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挑选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进行纯培养,得到菌落呈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β溶血、黏稠、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即细菌的纯培养物。将得到的纯培养物涂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4.1相同。
4.3 细菌的生化试验 将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糖发酵管中进行糖发酵试验,结果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山梨醇,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阴性,V-P试验阴性。
4.4 动物接种试验 用细菌的纯培养物接种于0.2%的葡萄糖肉汤中,于37℃培养18小时。选健康无病的10月龄家兔4只,分甲、乙两组,甲组两只腹腔注射培养物悬液1毫升,结果两只在24小时内全部发病死亡,并从病死家兔的血液、肝脏、肾脏的病料中检出与上述同样的细菌。乙组作为对照,不进行接种,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结果无一发病死亡。
根据以上综合诊断,确诊为羊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5 药敏试验
选用12种抗菌药物,用常规纸片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其他都表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6 治疗措施
6.1 隔离消毒,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首先将病羊隔离分开饲养,所处环境用0.5%的漂白粉消毒,1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每天用3%的过氧乙酸全群带羊喷雾消毒,1天1~2次,连用5~7天。对病死羊及污染的粪尿一同消毒后深埋处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照料,防寒保暖,并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
6.2 药物预防 对全群假定健康羊群,每天用恩诺沙星3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内服,每天1次,连用5~7天,以预防疫病的进一步发生。
6.3 药物治疗 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体重对所有发病羊只用恩诺沙星注射液10~30毫升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同时用5%的生理盐水50~100毫升、丁胺卡那霉素5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K3混合腹腔注射,1天1次,连用3~5天。
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双花200克,麦冬200克,连翘、蒲公英、地丁草、大黄、山豆根、射干、甘草各150克,混合加水6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根据羊只体重灌服或瘤胃注射30~50毫升即可。
用药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特别是制止了病羊的死亡,7天后康复。
7 小结
该地近几年从未发生过羊的溶血性链球菌病,周围养殖场也无该病发生。饮用水为井水,所用饲料来源为该地所产。经过检验,饲料、饮水合格,木会引进羊群发病。笔者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从外地引入的羊只,未经隔离观察而直接放入羊群饲养,它们首先发病,发病后排泄病菌污染环境,从而通过呼吸、接触污染物等传染给其他易感羊只,造成该病在羊群中传播。因此,建议广大养羊场、专业户不要到疫区引种,如引入要确认健康无病,隔离观察1月以上再并群饲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羊的溶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单从症状、解剖变化上不能确诊,容易与羊炭疽、羊快疫、巴氏杆菌病等相混淆,所以必须借助于实验室检验,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所以治疗时应以药敏试验为基础,选用敏感药物,再配合中药治疗,才能尽快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解剖时发现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寄生虫,所以由于寄生虫的侵袭,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上当时气候寒冷,促进了该病的发生。因此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羊舍尽量宽敞,避免拥挤,以减少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