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瘟的防治及应注意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10  来源:山东畜牧信息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5
  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养兔业威胁颇大。
  1 兔瘟发生的原因
  1.1 应激因素的影响 周围环境的应激,如兔舍环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差、保温控湿不良、兔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均能使兔在接种疫苗后免疫抑制,产生的免疫力不够坚强或没有产生免疫抗体,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
  1.2 疫苗及免疫程序影响 疫苗效价低、免疫程序不合理、防疫制度不健全、免疫操作不严、接种剂量不足、消毒不当及母兔免疫空白、防疫密度不能达到100%,存在人为免疫空档。
  1.3 超强毒感染 在生产实践中,尽管兔已注射疫苗,兔群抗体水平较高,但仍然发病,正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多个亚型或超强毒株的存在所致。
  1.4 其他因素 兔群中个别兔只因受体质、遗传、抗病力、环境、免疫反应的强烈程度的影响,接种后产生较低的抗体,不能抵抗强病毒而发病,加之未及时确诊造成疾病的散播。
  2 疫苗的种类 
  目前生产使用的疫苗有兔瘟组织甲醛灭活苗、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等。临床证明,兔瘟灭活苗的免疫效果要优于二联苗、三联苗等多联苗。首次免疫时疫苗的用量最好增加一倍。
  3 免疫程序 
  可参考以下免疫程序:仔兔25—30日龄首免,每只兔皮下注射2mL兔瘟组织灭活苗,60日龄再次免疫,每只兔皮下注射lmL疫苗,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成年兔每年免疫2—3次,每次注射疫苗2mL。
  4 疫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兔瘟脏器组织甲醛灭活苗保存温度为4℃左右,保质期半年。低于0℃或高温保存均能减弱疫苗的效价,影响免疫效果。
  4.2 疫苗应尽量一次性用完,现购现用。过了疫苗保质期不能再用。
  4.3 应对注射疫苗所用器械严格消毒,保证剂量确实。
  5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5.1 疾病干扰 兔群在患某些疾病(如兔球虫病、巴氏杆菌病等)时,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体质相对较差,免疫力下降,此时应尽量不要接种免疫,待病愈后再进行免疫。
  5.2 药物及添加剂的影响 抗菌药中的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机体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易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些兔场为预防疾病,接种前后使用上述药物及含有该药物的添加剂,导致机体的B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为确保免疫效果,在免疫接种前后10天,应尽量不使用上述药物。
  5.3 其他因素 兔群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良以及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及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均会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降低免疫力,可致使免疫兔发生兔瘟。
  6 兔瘟的防治措施
  6.1 加强兔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兔群抗病力,创造兔群良好的生产环境。对兔舍、兔笼、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严格消毒,对病兔及时隔离、封锁,将病死兔深埋。
  6.2 推广兔瘟的监测技术,进行早期监测,及时预防接种,进行超剂量免疫,并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盐酸左旋咪唑、速补18等。
  6.3 认真把好疫苗质量关,严格控制注射各环节。杜绝使用质次效价低的疫苗,做好疫苗的运输保存工作。
  6.4 采用适当的药物及措施,控制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
  6.5 发病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对病兔立即注射兔瘟高免血清,每只3mL,可获得15天的保护期,10天后,再注射兔瘟疫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