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羔羊白痢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09  来源:中国农业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54
  羔羊白痢是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俗称,是由一些血清型不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很高。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羔羊接触病羊、不卫生的环境、吸吮母羊不干净的乳头时,均可感染;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发病症状一般把本病分为2种类型:败血型、肠炎型(下痢型)。败血型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羔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轻度腹泻;有的带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磨牙、视力障碍;有的出现关节炎,有的发生胸膜炎。多在4-12小时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肠炎型(下痢型),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主要症状是下痢。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粪便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恶臭,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液。病羔腹痛、背躬、虚弱、严重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治疗不及时,可在24-36小时死亡。
  预防首先要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定期运动,以利于胎儿的发育;严格遵守临产母羊及新生羔羊的卫生制度,可用3%-5%的来苏水对产房喷洒消毒。其次要加强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对有病的羔羊,及时进行隔离;对病羔羊接触过的房舍、地面、墙壁、排水沟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选用同型菌苗给孕羊和羔羊进行预防注射。
  治疗抗菌可用土霉素,每日20-50毫克/公斤体重,分2-3次口服,或每日10-20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肌肉注射。也可用磺胺甲基嘧啶,将药片压成粉状加入奶中,使羔羊自己喝下。首次1克,以后每隔4-6小时服0.5克。或磺胺嘧啶钠5-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也可用呋喃唑酮每日5-10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内服。补液可用5%的葡萄糖盐水每日20-100毫升静脉注射;也可用嗜酸菌乳和噬菌体、二价菌体(大肠杆菌病及副伤寒噬菌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如病情好转时,可用微生物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但不能与抗生素同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