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类圆线虫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小猪的线虫病。病原主要是兰氏类圆线虫,虫体细小,呈细发丝状、乳白色,长3.1~4.6 mm。虫体寄生于猪的小肠黏膜内,可使仔猪消瘦,发育不良,生长受阻,甚至引起死亡。感染性幼虫可经口和皮肤感染宿主,感染后的幼虫经一周在宿主体内发育成熟。
2. 致病作用与症状
当类圆线虫的感染性幼虫经皮肤进入宿主体内时,能引起宿主皮肤湿疹,幼虫移行过肺时,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胸腔炎等。虫体在肠道大量寄生时,能引起肠黏膜的剧烈炎症、出血、溃疡等,病畜表现精神不振、腹泻、腹痛、呕吐、消瘦、贫血,最后极度衰弱死亡。
3.3 诊断
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如顽固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等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后,取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确诊,虫卵椭圆形,虫卵大小为:46μm×28μm,内含有幼虫。死后尸体剖检时,用外科小刀刮取十二指肠黏膜置载玻片上镜检,可找到雌虫。由于类圆线虫生活史简单,具有自由生活的能力,而且感染门户多,因此在一些卫生条件比较差的猪场常常还会发生类圆线虫病,是引起小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4.4 防治
4.1 常用的治疗药物 丙硫咪唑,口服用量10~15 mg/kg,隔天再服一次;噻苯(咪)唑,口服用量50 mg/kg;磷酸左旋咪唑,口服用量8 mg/kg,肌注4~15 mg/kg。
4.2 预防措施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干燥,并常用消毒剂(如石灰乳、热水、热碱水、石炭酸水等)消毒地面、饲槽等处。定期检查和驱虫。粪便要进行无害处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