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羊猝死症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742

羊猝死症的诊治

2010年10月份,笔者所在县扒齿港镇发生了一起以绵羊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猝死症”疫病,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王某养殖绵羊86只,以放牧饲养为主。2010年10月12日早晨发现有2只羊死在羊圈,第二天又有3只死于放牧过程中,并有2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目光呆滞,立于一隅,体温41℃。遂到笔者处救诊。据畜主所述,病羊临死前主要表现不食,反刍停止,呼吸急促,乏力,走路摇摆不稳,腹部臌气,有的病羊打嗝、尖叫,死亡时口腔和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

2 剖检变化

解剖病死羊,皮下有胶样浸润并带有气泡,腹部膨胀,有大量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湿润隆起;肾脏表现充血,实质呈脑髓样;肝脏肿大,胆囊充满胆汁,肿大约1倍;脾脏稍肿大,质地疏松易碎,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真胃黏膜有多个不规则出血斑块;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肺脏充血、水肿;心包积液,心外膜有针尖大出血点。

3 实验室检查

无菌操作采取剖检羊的肝脏被膜作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两端钝圆、单在双链和短链的大杆菌,并有个别丝状大杆菌,呈革兰氏阳性。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该羊“猝死症”为羊快疫。

5 病因分析

羊快疫是多发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腐败梭淋菌在羊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腐败梭淋菌为土壤常在菌,羊只采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或饮水后,遇有不良环境条件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产生毒素,改变肠的通透性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生休克死亡。据畜主诉,该羊群经常放牧于低洼河道,发病前几天阴雨连绵,羊圈泥泞。可能是病发生的诱因。

6 防治措施

6.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严禁在潮湿阴沟坡草地放牧,严禁吃霜冻饲料。

6.2羊圈彻底消毒,铺垫干净垫土,并撒上生石灰。

6.3对全群羊内服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预防和治疗,大羊内服剂量为80~100毫升,小羊酌减,每日2次,连服3天。也可根据情况再服2~3天。

6.4对全群羊紧急接种“羊快疫、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疫苗”。

6.5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每次160~320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辅助疗法是:强心、补液解除代谢性酸中毒。用含糖盐水500~1000毫升,5%碳酸氢钠100~150毫升,10%安钠咖10~15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

经采取以上措施,未见羊只死亡,羊群逐渐恢复健康。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