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3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4

笔者小编:出土文物显示:中国人与猪至少已发生了八千年以上的关系。尽管无法向读者呈奉严谨的历史考证依据,但相信几乎无人敢否认。在07年的猪年,猪与中国人的关系绝对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之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其实与猪密不可分。因此,作为业界专业人士,负责任地面对关乎社会安定局面的民生问题,客观、严肃地讨论与养猪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个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秋以来,南方数省的猪病表面上给人一种略趋平缓的感觉,以风媒传播的疫病呈现略有收敛的势头。然而,实际情况如何?真正原因在哪?狂风暴雨之后是彩虹还是灰霾?笔者从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的猪舍及农业展览会上的写真镜头(有兴趣者可索观赏),加上业界众多同仁的各种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与出路。

一、猪病个案呈下降趋势与原因分析

为谨慎起见,执笔之前笔者先与各地约十个省份的同行朋友交换近期本人未去过的地方,综合各地情况,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相当多地区的急性传染猪病个案的确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并不等于猪病受到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病形式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入秋以来也有某些地区猪病比前段时间更为严重。就全国范围来说,今冬明春,可上市健康商品猪总量仍呈下降趋势,只是基数已大减而至降幅递减而已。

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急性传染性猪病个案减少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

1、易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

众所周知,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洗礼,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粗略估算,易感动物数量因不同地区而异,以05年底存栏量为参照减少30-60%不等,三天前笔者在湖南某县(市)参加研讨会,当地猪农诉说,发病前当地每天有8台专业运猪车(每车次拉160-200头大猪不等)拉商品猪到广东市场,而现在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都不够,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车发到广东了,有好几个乡镇几乎找不到存栏猪。有些朋友接到笔者咨询电话时还以反问的语气说:猪都没有了,哪来的病?

因此,综合各地情况,可以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易感动物大幅减少是猪病个案减少的主要原因。

2、“蓝耳病”弱毒疫苗受到理性的抵制

如笔者过往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巨额猪数,60%以上归功于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今年八月初,本人受邀到菲律宾吕宋岛与当地猪农探讨猪病控制问题,谈到“蓝耳病”疫苗时,一位老板出示名片,告知他作为德国某公司“蓝耳病”疫苗经销商,建议猪农不要接种“蓝耳病”疫苗,因该疫苗曾让他的很多猪农朋友损失惨重(Causedthemlosealot);不过桌上另一位有二千头母猪的老板却认为,该疫苗对他有帮助,多年来他一直按程序接种该疫苗,使小猪死亡率从头二年的60-70%降至19%左右,并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毋须笔者过多赘述,今年6月23日在中国猪业大会上,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郑重宣布:经过兽医局严格安排的试验表明,在中国找到的包括德国勃林格产品在内的15种“蓝耳病”弱毒苗,对“高热病”没有一种有效。毫无疑问,贾局长代表农业部宣布的结论非常及时地唤醒了迷失方向的广大猪老板,让业界同仁自觉理性地抵制该类疫苗的泛滥,对控制猪病陆续蔓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病猪流动性减少

由于非自繁自养猪场在这两年的风暴中损失惨重,加之各地均发生类似的损失情况,跨地区的猪苗及商品猪长途跋运的大幅度减少,大大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频度,对减少病案发生贡献不少。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