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羊焦虫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24

羊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我国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为蜱,它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体表。本病一般是从4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终止,5月达到高潮,9月份有个别羊只发病。以1-6个月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羊次之。从外地新输入的羊群对本病的敏感性大,发病和死亡更严重。近几年来因羊焦虫病的感染导致了大量的绵山羊死亡,给养羊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近几年,我地区养羊业发展的较快,且外购羊的数量增加的也较大,羊群的来源复杂。由于大多数人急于扩增羊群,故在羊群中病羊和健康的羊混杂,这样我地区已成为焦虫病流行的隐伏地区。2008年5月10日,我地区白某家的新购进的70只绵羊突然发病并有死亡,在当地多次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笔者到现场调查发现,4月28日畜主从外地购入70只绵羊,当时羊群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口蹄疫、羊痘、炭疽、破伤风等疫病均已免疫,5月7日个别羊开始发病,羊只体表有很多蜱附着,找当地兽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羊开始死亡。到5月10日为止已死亡8只。

2 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到40-42 ℃,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呼吸促迫。精神沉郁,体瘦毛焦,行走无力,食欲减少或消失,个别羊只磨牙啃土,羔羊不时发出吟叫。反刍及胃肠蠕动减少或停止。粪便颜色变浅,呈淡黄色,个别羊血尿。肢体僵硬,以羔羊最为明显,举步十分的艰难,有的羔羊发病2 天后,就四肢瘫软,卧地不起。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肢体极度消瘦,眼结膜苍白,轻度的黄染,血液稀薄,有的病羊排恶臭的稀粪。

3 病理剖检

尸体极度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脂肪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肿大,尤以肩前、肠系膜、肝、肺等处较为显著,切面多汁、充血、出血,肝、脾及胆囊肿大。肝脏呈黄棕色,胆汁浓稠。有的病例真胃黏膜上有溃疡。

4 诊断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病原体后方可确诊。

4.1 流行病学方面 发病季节为5月份,本病例有蜱的叮咬。

4.2 临床检查 体温升高40-42 ℃,呈稽留热,体表淋巴结肿大,有贫血、黄疸等症状。

4.3 死亡剖检 有全身贫血,淋巴结肿大及真胃黏膜溃疡等。

4.4 病原检查 采用直接涂片染色检虫法检查病原体。血片涂制:取经过处理的载玻片,从经过消毒处理的病羊耳尖静脉针刺后,取第一滴血液滴在载玻片晾干,每只羊做3片;血片染色:采用姬姆萨氏染色法,用无水甲醇2-3滴滴于血膜上使其固定2-3 min,而后置于稀释的姬氏染色液(将原液充分振荡后,用缓冲液或中性蒸馏水稀释10-20倍)中染色30-60 min。最后用缓冲液或中性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在油镜下检查,见到圆形、梨形等形态的病原体。

5 防治

5.1 预防:对羊舍、饲槽用1—2%的敌百虫溶液进行刷洗,杀灭环境中的蜱,对羊只用1—2%的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加强饲养管理,春季本病高发时最好不要到外地引羊,引入羊只要投服焦虫片进行预防。

5.2治疗:贝尼尔(强化血虫净):肌肉注射,注射剂量每千克体重5 mg,用蒸馏水配成1%溶液,每天1次,连续注射3 d。

5.3中药:贯众20g 槟榔25g 木通20g 泽泻20g 茯苓15g 龙胆草15g 鹤虱20g 厚朴15g 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2—3日。

5.4 对症治疗:补液:对体质特别消瘦的,可以结合输液治疗,用10%葡萄糖500ml,10%VC5 ml 混合静注。强心:用10%安钠加5 ml 或10%樟脑5—1 ml 肌肉注射。

小结:羊焦虫病的防治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药浴,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采用综合疗法可加速痊愈,在本病高发季节时尽量不从外地引羊,贝尼尔对个别羊有不良反应,在用药时要加以注意。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