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中兽药 » 正文

中草药研究趋势与中兽药技术现代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04  来源:白头翁兽药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50

宁 康 健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受化药的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的影响及入世后对仿制新药的限制,中药成为创新药物的新亮点备受青眯。我国是一个中药材资源大国,具有11000多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常用药物在1000种以上,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但我国仅占市场份额的4%,而日本、韩国分别占到60%和20%,这与我国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国内流通的生药共有390种,其中植物来源的有361种,占92.6%。日本自己栽培的生药有70种,其余大部分靠进口(约占75%)。日本用我国的“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几乎与我国中成药总出口创汇额相当。为什么人家这么少的资源可创造那么大的效益?我们的出路之一——是中药技术现代化。

一、中药药理作用的特色

中药含有生物碱、多糖、甙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其防治动物疾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直接抑制体内外病原体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均能直接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病毒的复制.如金银花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黄柏对细菌的RNA合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黄连能抑制细菌的呼吸和核酸合成,甘草能阻止细菌DNA代谢。中药苍术、黄连和黄芩、大黄素、大蒜素具有消除耐药R质粒作用,阻断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产生。

2.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草药能提高动物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如荼碱、川穹嗪等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细胞内环腺苷的水解;蒲公英、黄芪多糖等、大蒜素提高血液中α-奈酚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转化率;淫羊藿、青蒿、人参皂甙等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甘草酸、黄连、野菊花、当归散等加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力。

3. 中草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调节阴阳平衡,而这种调节作用是双向的趋于正常作用。如党参、黄芪、人参、金银花、蒲公英等在机体“实证”阶段,有免疫促进作用,而在“虚证”阶段,却有免疫抑制作用。桂枝汤对发热者有退热作用,对低温虚寒者有温经作用;通乳中草药大剂量抑制,小剂量促进泌乳。

4. 改善微循环与调节内分泌

微循环是保证组织细胞结构和执行正常功能的重要做器官,中草药及其组方通过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调节细胞微环境的激素水平等途径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化学、物理、生物、免疫环境),使病变组织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兽的剂型研究

中兽药的传统剂型如溶液剂、散剂、汤剂、丸剂、膏剂、酊剂、片剂等沿用至今,其中汤剂、饮水剂以及粗加工过筛后分装的散剂等在兽医药中应用广泛。中兽药新剂型的研发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批新制剂和新剂型如针剂、颗粒剂、透皮剂、控释剂、微囊制剂、超微粉一纳米制剂等研究方兴未艾,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加,治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1. 有效部分与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前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正在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如微波萃取技术、冷冻浓缩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半仿生法、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和技术已用于中草药及复方的提取;超滤法、分子蒸馏法(MD)、大孔树脂等方法已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除了常用的光谱和色谱外,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技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现代电化学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RAPD技术等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药成分的鉴定和识别。

2. 中西药结合

中西药合理组方具有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范围、标本兼治、减少药量、缩短疗程的作用。如治痢宝散(片)、薄流膏、强力生、柴胡氨基比林注射液等。

3. 中药疗效与不良反应

由于中兽药剂型以口服居多,药效相对较慢,故用于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治疗为主,对急性病症不如西药来得快,有些中药疗效不确切,缺乏理论依据、客观标准、没有说服力。由于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误区和一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而出了问题后又不问青红皂白大力封杀,如龙胆泻肝丸所致的关木通事件。

三、中兽药技术现代化趋势

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条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推进中药现代化,而新技术的应用是取得快速进展和突破性成果的重要手段。在保持中兽药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开拓国际视野,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科技进步成果,为我所用,为古老的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

1.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

分析药物发现的历史可知,药物发现有两种主要的基本形式:一是随机发现药物,二是走向筛选药物。以随机筛选为特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主要依靠含有大量化合物的样品库、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操作系统、微量灵敏的生物反应以及检测系统,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此技术可以提供全新的筛选手段和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天然药物筛选的速度和效率。而基因芯片作为高通量筛选技术,则有可能将中药和基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在定向筛选中组合化学技术的应用使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改造产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已知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的基础上,参考药物作用靶点的结构特点,改造、设计新的化合物,可开发更纯的“人工中药”。

2. 细胞破壁技术应用

超微粉化技术、纳米中药等通过特殊的机械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剪切力,将原生药粉碎至250-300目,中心粒径只有5~10um,在该条件下,一般药材细胞的碰壁率≥95%该技术不仅提高了中草药粉碎度,而且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丰富中药剂型、降低用药剂量(节省药材达30%~70%)。

3. 血清药理学的研究

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的切入点是血清,其研究路线为:吸收入血成分 - 吸收入血成分生物活性 - 有效成分化学结构 -有效成分组成中药复方制剂 - 验证 - 中兽药复方制剂 -质量标准。它能通过有效成分在血中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及药效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反应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药物的量效关系。借助同位素示踪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手段对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血药浓度变化、代谢途径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4. 利用指纹图谱监控中药质量

中药指纹图谱是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综合性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将在中药基地建设、中药生产工艺改进和规范、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包括日本、德国、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的FDA等)已接收色谱指纹图谱的资料。

5. 利用现代分析技术确定有效成分

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对单味药的多个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鉴定,尚根据中医组方配伍理论进行有效成分的组方,配合经典药方拆方分析研究,设立单味药与原复方的药效学比较,以确立复方中的主药,甚至可以剔除无作用的药物,减少药物用量和毒副作用。利用中药作用多样性的优点,以毒攻毒(有的有毒成分也许就是有效成分),开发另类

一、二类新药。如关木通常用于利尿、通乳,笔者实验证明:原药确有利尿、通乳、抑制乳腺增生作用;而分离并确认结构的单体一Aristolosite有很强的抑制乳腺癌前期症状的作用,全无利尿作用。提示可一药多用,若单独提取利尿成分可开发利尿药。

6. 中兽医药与中兽药需要质量标准化

中药是国宝,具有鲜明特色和理论体系,西药有明确的成分和质量标准;西药能够快速缓解病症,缩短疗程,中药能够调理机体,弥补了西药治标的不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故二者相辅相成。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公认的中兽医药标准,如中兽药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标准,使中药不能以药品身份出口。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占据了主动。制定出既反应出中医药特点,又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行业质量标准,是中兽药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