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以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如何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25  来源:猪e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42

猪附红细胞体病

1、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猪: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天-3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2、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 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 每公斤体重用5mg-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

(2)咪唑苯脲 每公斤体重用1mg-3mg,1天1次,连用2天-3天。

(3)四环素、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和金霉素(每公斤体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天-14天。

(4)新砷凡纳明 按每公斤体重10mg-15mg静脉注射,一般3天后症状可消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