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夏季高热性疾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8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74

猪夏季高热病在江苏部分地区发生以来,每年7—9月份都以地方性流行形式发生。有关部门经过几年的跟踪调查认为,猪高热病病原体类型较多,且呈并发或继发感染,这给规模化养猪场及基层兽医人员对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带来了—定的难度。

预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夏季高热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链球菌、支原体等。针对本地区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防控疫病。如猪瘟疫苗,许多养殖场采取了超前免疫的方法,避免了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首免后间隔25~30天进行二免,保护率较高。慎重选择疫苗,防止活疫苗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和程序,做好内部环境的清理工作。

(3)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引入猪源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并加强免疫1次确定安全后才可混群饲养。

治疗

(1)抗病毒中药制剂配合抗菌素治疗高热病。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使用替米考星、林可霉素或头孢噻呋钠等广谱抗菌药。也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和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但是剂量和疗程必须适当控制,不宜过早大剂量使用。

(2)利用干扰诱导剂治疗高热性疾病。干扰素诱导剂能刺激机体某些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阻断病毒在机体细胞内增殖,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干扰素诱导剂主要为多聚核苷酸,使用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保护机体免受病毒的感染。干扰素诱导剂必须在疫病发生早期使用,只有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尚没有衰竭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干扰素增强免疫功能。由于干扰素与感染细胞结合,能产生不同的抗病毒蛋白,对不同的病毒具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干扰素诱导剂的同时可注射某些疫苗,如当确定猪群中发生猪瘟时,可先使用较大剂量的猪瘟疫苗,24小时后再使用多聚核苷酸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滴度,可有效控制疫病。多聚核苷酸类干扰素配合抗病毒药使用可提高其抗病毒作用,配合其他抗生素控制二重感染。

(3)加强护理。夏季高热性疾病患猪,在经过早期治疗后往往由急性转为慢性,病程较长,因此对这部分慢性患猪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加强护理。多配以青绿多汁易消化的饲料。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菌素,消化道内有益菌群受到抑制,影响食物的消化利用。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食用酵母、维生素等。配合使用黄芪多糖拌饲料或饮水以促进患猪恢复。

(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作者:袁华 2010.6.2 )

责任编辑:飞鱼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