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新蛔虫病多发于水牛,主要侵害1岁以下的幼犊,以1-3月龄发病居多,最早发生于出生11d的犊牛。该病常因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导致治疗不及时,引起死亡。笔者近年来诊治犊牛新蛔虫病达数十例,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1症状
轻症患畜被毛粗乱,精神、食欲稍差,喜卧,常回头顾腹,时而呻吟,排灰白色如膏泥样粪便。重度感染者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鼻镜干燥,下痢带血的灰白粪便,气味腐臭,腹痛,仰卧。危症患畜剧泻、带血,眼球凹陷,腹痛不安,后肢无力,卧地不起,精神高度沉郁,肌肉痉挛,呼吸喘粗。胆道蛔虫病例,患畜下颌水肿,角膜黄染,常张口吐舌,喜将下颌浸入水中。
2诊断
患畜排灰白色膏泥样粪便是该病的典型特征,结合被毛粗乱,消瘦,喜卧,回头顾腹,时而呻吟等主要症状,一般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须通过粪便涂片检查虫卵。
3防治
3.1以驱除虫体、润肠通便、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强心补液为原则
驱除虫体:选用阿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10mg,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0.2mg联合使用,每天1次,连用2d即可。驱虫后内服人工盐30g以润肠通便,排出虫体。
抗菌消炎:可选用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L,或大黄藤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L,或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L,其中一种均可。同时内服香莲化滞片每次10片,连用2d,用以清解热毒,调理胃肠。
强心补液: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mL,安钠咖注射液10mL混合一次注射。重症者可静注0.9%氯化钠250mL,碳酸氢钠注射液30-50mL中和自体酸中毒。为调节电解质平衡,可静注格林氏液250mL。
3.2预防
犊牛2周龄时可驱虫1次,至2月龄时再驱虫1次,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母牛产后驱虫对预防该病有很好效果。
4病例
2007年4月13日,六德乡六德村施某家1头2月龄水牛犊就诊。主诉:该犊4d前不吮乳,拉灰白色泥样粪便,带少量血丝,喜卧,回头顾腹,精神倦怠,该村兽医按肠炎治疗,病情加重。症见:患畜消瘦,精神沉郁,回头顾腹,时而下卧,被毛粗乱,眼球凹陷,口腔恶臭,腹痛拒按,粪便灰白如膏泥样。诊为犊牛新蛔虫病。治疗:(1)口服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江苏省常州市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阿维菌素1000mg,阿苯达唑20mg)0.5片。(2)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维生素C注射液10mL,加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3)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氧氟沙星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4)口服香莲化滞片10片。第2天排出虫体百余条,精神好转,后再喂驱虫药1次,输液1d,随之痊愈。
5体会
(1)据临床实践,用阿维菌素与阿苯达唑合剂片对犊牛新蛔虫病驱虫效果较好,敌百虫片对胃肠刺激较大,最好不用。
(2)驱虫后可服缓泻剂,以利于排出虫体,清除胃肠道腐败物。重症者应强心解毒,对症治疗,以获得较好效果。
(3)此病不可当急性胃肠炎治疗,但治疗中又要考虑因虫体太多,造成肠黏膜损伤,因此有必要给予肠道抗菌消炎药。
(4)因犊牛消化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要避免大量灌服中成药,可选用中成药片剂。
(5)犊牛蛔虫幼虫移行到肺部时,会破坏肺组织,引起肺炎,故临床上有咳嗽、气喘症状。成虫上行可导致胆管阻塞,引起胆汁代谢紊乱,使治疗十分困难。虫体活动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可致机体中毒,引发神经症状,使病情加重。因此,早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