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发现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猪的生殖和呼吸系统。临床上以母猪呈现发热、厌食,妊娠母猪流产、死产、产弱仔和木乃伊胎,异常的呼吸症状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本病传播极快,所流行之处,几乎无一猪场幸免,必将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猪群感染后,其临床表现在不同猪群中有很大差异,而且与病毒毒力,猪群的健康状况,日龄,地理位置,当时的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按临床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常见于首次感染的猪群,呈暴发流行,表现高热稽留,厌食,嗜睡,眼结膜充血,鼻流黏液,腹部皮肤潮红,大便干硬,小便发黄,极似流感症状。而慢性型则见于本病流行结束后的数年内,此期在多种类型猪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出较高的抗体,也不会再次暴发本病,但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比正常低,保育仔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对于这类猪在管理和防疫上须加慎重。定期用瑞玛克博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推出的高热病良方瑞玛普欣+泰乐威在高热病流行期预防,全群用附弓链康+温热康纯中药保健,以提高畜体的抗病能力,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因猪群不同而异,所以,临床上为便于诊查,可用瑞玛克博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宝典”中赠送的试纸来测试帮助确诊,一般按日龄进行归类。
1.1种母猪主要是反复出现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和精神沉郁,时有咳嗽并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达40℃以上,可发生早产、死产、产弱仔,预产期推迟,并于妊娠后期多发流产,母猪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康复后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50%。
1.2种公猪临床表现厌食,精神倦怠,嗜睡,并有异常呼吸症状(常见呼吸加快),消瘦,可有发热现象。精液品质严重受损,出现少精、无精和异常精子,精子活力下降,需较长时期方可恢复。
1.3新生仔猪由于患病母猪的泌乳量下降和乳中带有病毒(似乎不存在母源抗体),哺乳仔猪几乎100%感染,表现呼吸困难,腹泻,消瘦,被毛脏污、无光泽,病猪离群独处或挤堆,有的伏卧在母猪背上昏睡,有的病仔猪后腿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眼睑水肿,轻瘫和多发性关节炎等,病死率达80%以上,幸存者几乎均成为僵猪,当继发其他感染时,病情加重,死亡率更高,甚至达100%。
1.4保育仔猪发病率达60%以上,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腹泻,消瘦,呼吸困难,少数病猪可见耳朵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紫色,有的出现跛行,关节炎和局部脓肿,病死率达80%以上。
1.5育肥猪易感性较差,症状轻微,有的可见一过性厌食和呼吸异常,表现呼吸增数,不安,易受刺激,体温升高,皮肤瘙痒,发育比正常迟缓,但多数呈亚临床感染,当发生慢性肺炎或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死亡。
2诊断
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剖检病变很难对本病作出确诊,必须排除其他繁殖呼吸系统疾病后,才能怀疑本病。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易继发其他疾病,故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技术。
实验室诊断技术可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PCR技术检测病毒,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单层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本病应与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布氏杆菌病以及猪衣原体病等区别诊断。
3防治
2.1加强检疫,避免将该病引入清净猪场。对于无此病的猪场,定期用猪疫康保健预防,用毒灭、菌毒消、毒可杀等交替消毒,应严格控制该病传入猪群,尤其是引种时,必须要求供种地PRRS抗体为阴性。反之,若本场是个污染场,则不必要求对方是个洁净场。
2.2因地制宜,开展有计划的免疫接种也是预防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非疫区和PRRS阴性场,如果能确保无PRRS病毒侵袭的危险,原则上可不必接种疫苗。但就我国PRRS流行现状而言,应用疫苗预防本病应该是最佳选择。在非疫区和PRRS阴性场,应使用PRRS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进行2次肌注,间隔期为3周,每次每头4mL,以后每隔5个月重复一次,每头4mL,对哺乳猪、仔猪和育肥猪不进行疫苗免疫。建议此类猪场不要采用弱毒疫苗,在流行地区或发生过此病的猪场也可试用灭活疫苗。
2.3改善饲养管理,改进饲养方式。一般情况下,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常常会反复发病,为了减少发病率,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和按年龄分圈饲养等措施。饲料中添加霉可脱(改良性多硅酸盐)或蓝口曲霉净减少发病隐患。
2.4为了保持和恢复母猪的繁殖力,一般在母猪流产或早产后的第一个发情期内,最好不予配种;种公猪感染后,要停止配种,以恢复其配种能力,同时可防止散毒。可用瑞玛克博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喜得孕来提高种猪的种用价值,
2.5加强哺乳仔猪的护理,减少新生仔猪死亡率。可采取补充电解质、糖、奶等措施。做好仔猪的三针保健工作,用强米先、奇迹、生血素效果非常理想
2.6重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日常添加21金维他避免和减少多种应激因素。由于多种应激因素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并可加重病情或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
2.7加强监测,实现种猪场的净化。对已有该病存在的种猪场,应进行此病的净化工作,可通过免疫血清学监测,结合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或实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培育无此病的种猪群。
服务热线:0371-86080037QQ:79227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