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应用复方长效丙硫亚砜制剂治疗绵羊多头蚴病,一次用药治愈率为 85.7 %。
关键词: 复方长效丙硫亚砜;绵羊;治疗;多头蚴病
绵羊多头蚴病是由犬寄生的绦虫引起绵羊的一种寄生虫病。近几年由于放松了对犬的驱虫管理致 使本病广泛流行,给育成羊及犊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以往对多头蚴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摘除的办 法,但往往由于手术不便或条件限制,难以普及推广。为探索药物治疗多头蚴病的途径,笔者选用复 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进行了初步治疗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商品名:迈德·欧克)批号040211,有效成分含12.5 %丙 硫亚砜、伊维菌素、N-甲基-2吡咯烷酮及增效剂、缓 释剂等,由四川省隆昌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动物选择及分组
选择自然感染、有明显神经症状的脑多头蚴病羊17只、犊牛4头,并随机分为3组:第1组治疗组,病羊7只,病牛2头;第2组治疗组,病羊7只,病牛2头;第3组对照组,病羊3只。
1.3 试验药物及剂量
采用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治疗,第1组剂量1mL/50kg,一次肌肉注射。第2组剂量0.5mL/50kg,一次肌肉注射。10天后以原剂量再用药一次。第3组不用任何药物作为预 后对照组。
1.4 虫体活力判定
两次试验用药后15天和25天分别剖检试验牛4头、羊17只,重点检查颅腔和脊髓,观察虫体寄生部位及囊泡的形状、大小与囊内 液体的色泽,并尽快将囊泡体分离,置于39°C 左右的温水中,观察囊泡体是否蠕动,囊泡体内液体色泽是否浑浊,同时挑出虫体头节压片镜检,观察虫体形 态变化。
2 试验结果
2.1 治疗效果
第1 组7 只羊和2 头犊牛,其中1只羊和2头犊牛在用药1~10天后,陆续出现病势加重而自然死亡(其中1头犊牛迫杀),另6只羊病势 逐渐减轻至临床神经症状消失而痊愈,治愈率分别为羊 85. %(6/7),犊牛0(0/2)。第2组7只羊和2头犊牛,在第1次给药2~5天后,其中4只羊症状 减轻,其余牛羊病势如初,在第2次给药后2~17天后,有2头牛、3只羊症状加剧而自然死亡,治愈率 分别为羊57.1 %(4/7),牛0(0/2)。第3组对照组羊3只分别在试验期间的第13、19、27天自然死亡。 证明本病预后不良。
2.2 剖检变化
截止治疗试验27 天结束时共剖检羊和犊牛21只(头),其中治愈的10只羊在颅腔寄生有1~3个多头蚴囊泡,Φ 0.5~4cm,将囊泡浸入39°C 温水中虫体不蠕动,囊泡壁皱缩或钙化,囊泡内液体浑浊或减少,头节消失或变为长圆柱状,且表面出现竹节样暗影,头节顶突上的头钩脱落,证明虫 体已死亡。另外从未治愈的4只羊和2头犊牛及对照组3只羊的剖检情况,在左右侧脑室、脑干、额、 顶、颞、枕及延脑等部位寄生有2~21个多头蚴囊泡,Φ 1~7cm不等。将分离的囊泡置于39°C 温水中,虫体蠕动明显,剖开囊泡,其囊内液清亮透明,头节完整。证明虫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3 副反应
给药2~3天后,试验动物的临床症状普遍加重,具体表现为精神沉郁,低头呆立,独处一隅,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39.6°C ~40.8°C ,呼吸、脉搏初加快,后减慢。上述表现1周内有的可逐 渐消失,有的病势加重,不久死亡。
3 讨论
3.1 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是近年最新研制的驱杀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新药,其通过影响寄生虫体内多种生化代谢途径,可迅速有效杀死脑多头蚴等。从本试验结果表明,复方长效丙硫亚砜对羊脑多头蚴病治愈率为85.7 %,犊牛治愈率为0,因两组 试验中病犊用该药后均先后死亡,是否该药对犊牛不宜,有待进一步探究。
3.2 依1mL/50kg体重剂量一次用药,疗效较好、药效较长,而使用0.5mL/50kg体重剂量分两次给药的疗效较差,建议使用1mL/50kg体重剂量用药为宜。试验期间我们还注意到若患畜体质强、寄生囊泡数量尚少,早治疗,疗效较佳,否则治疗效果较差。
3.3 本次试验仅为初报,且试验动物较少,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探究。此药只需用药1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而其它同类药物需用药2 次以上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 作者:张海涛 , 闫江林等 ] (1. 新疆额敏县农九师畜牧兽医站,额敏 834601; 2. 新疆额敏县农九师162团兽医站,额敏 834600; 3. 新疆额敏县动监站,额敏 8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