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病与管理和卫生的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5  来源:畜牧经理人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2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的兔场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悬殊,同一兔场不同饲养员养兔效果也有很大差距。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管理水平和卫生条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管理与兔病

1.1 管理与外伤

生产中发现,有些兔场发生外伤(主要是皮肤脓肿、骨折和脚皮炎)的比例较高,而有些兔场基本没有外伤。家兔外伤的发生,主要是管理粗放所致。

1.1.1 脓肿:多由于皮肤受到损伤而感染葡萄球菌所致。而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笼具粗糙和家兔之间的咬斗。如兔笼毛刺外露,饲槽毛边向外,竹板钉头突出等,刺伤皮肤是很难避免的。而葡萄球菌无处不在,一旦形成外伤,很容易被感染,形成脓肿。肉兔脓肿不能被食用,更不能出口;獭兔皮下脓肿,严重影响皮张质量;毛兔皮下脓肿,影响产毛量和毛的质量。当家兔群养时,密度过大,或公兔之间相遇时,难免发生咬斗而造成皮肤损伤。因此,预防脓肿,关键抓管理。

1.1.2 骨折:家兔骨折主要发生在腿部,以后肢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踏板不规范。踏板(以竹板钉制而成)间隙不合适,或宽窄不一,或板条没有固定,可以左右移动,很容易将兔子的后肢卡住。尤其是种兔在配种时激烈地运动,后肢被卡住后,稍一移动便发生腿部骨折。此外,不规范捕捉家兔,也可发生家兔脊椎、四肢和肋骨的折断。

1.1.3 脚皮炎:是家兔的一大顽疾,尤其是大型家兔发生率较高。除了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外,主要与踏板的质量有关。踏板表面粗糙,有钉头毛刺,踏板潮湿污浊等,都将诱发脚皮炎。因此,预防脚皮炎,应从改革踏板入手。

1.2 管理与寄生虫病

家兔体外寄生虫病主要是疥癣病,体内寄生虫病以球虫病和豆状囊尾蚴为主。疥癣发生多由于卫生不良和潮湿的环境,平时检查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或不得法而发生发展;球虫病尽管所有的幼兔都可能发生,但不良的卫生条件,粪便处理不当,仔兔从母兔的粪便中采食侵袭性的球虫卵囊,断乳后更容易突然暴发;豆状囊尾蚴与养狗密切相关,当患有绦虫的狗排出的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后,家兔便被侵袭。

1.3 管理与细菌性疾病

脓肿是由于管理粗放,形成外伤后感染葡萄球菌所致,乳房炎同样是管理不得法(如机械损伤、产后饲料营养过高和饲喂量过多等)而发生。母兔一旦发病,患病乳房将失去泌乳能力,如果多个乳房感染,母兔的种用价值基本丧失;传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也被称作家兔的一大顽疾。而兔舍空气污浊和气温突变是诱因,都与管理粗放有直接关系。

1.4 管理与其他疾病

当家兔受到应激(如噪音、动物闯入、人员的异常行动、电闪雷鸣等)后,会产生多种严重后果。如母兔流产、难产和残食仔兔,生长兔应激性腹泻,种兔应激性后肢瘫痪等;小兔传染性口腔炎虽然是病毒性疾病,但与饲料粗糙,使小兔口腔黏膜受到损伤有直接关系。

2 卫生与兔病

2.1 饲料卫生与兔病

常言说:病从口入。饲料卫生不良是导致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污染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卵囊、真菌及其毒素、螨类和杂物。而造成污染的原因有:饲料发霉变质,被老鼠、麻雀、狗、猫等动物粪便和苍蝇污染,混有泥土等杂物和病兔粪便。

2.2 饮水卫生与兔病

如使用坑塘水或非饮用水,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含量超标;瓶式或罐式饮水器等广口饮水器具被粪尿污染,或长期没有更换、清洗和消毒;自动饮水器的管道系统生满菌苔等都会导致家兔消化道疾病。有些兔场家兔的消化道疾病久控无效,应注意对饮水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

2.3 兔舍卫生与疾病

如兔舍的通风不良而导致有害气体积累,诱发家兔的鼻炎和眼结膜炎;兔舍内长期不消毒,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多,会使家兔疾病不断;兔舍地面和粪沟污染,通过用具和饲养人员而对家兔健康造成威胁。

2.4 笼具卫生与疾病

生产中发现,凡是笼具卫生良好的兔场,家兔疾病很低,而笼具中粪便堆积、湿度较大、兔毛遍布、毛刺外露的兔场,兔病总是不断。一方面说明笼具卫生影响家兔健康,另一方面,家兔疾病影响笼具的卫生。除了饮水器具和饲料槽的卫生以外,产箱卫生、踏板卫生和笼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产箱和垫草不卫生,导致母兔乳房炎、仔兔黄尿病、脓毒败血症和肠炎的发生;踏板与家兔接触时间最长,其质地、质量和卫生状况对家兔健康影响甚大。粗糙的踏板导致家兔脚皮炎的发生,板条间隙过窄会使粪便在踏板上面积累,是家兔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板条过宽可导致种兔骨折;笼壁起到隔离家兔的作用,笼壁表面黏附很多致病的微生物和污物,对家兔健康造成威胁。笼壁黏附的兔毛很难除掉,而其又可黏附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真菌和螨虫,对家兔皮肤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长期黏附兔毛,会诱发家兔毛球病。因此,笼具卫生不可忽视。

2.5 人员卫生与疾病

人员卫生主要指饲养管理人员,而其卫生往往被忽视。饲养员经常与家兔直接和间接接触,是一些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生产中有这样一个实例,某兔场的一个车间发生了魏氏梭菌病,其他车间的饲养员帮助治疗,由于没有重视饲养人员的消毒和卫生,结果导致全场兔群发病。饲养人员的卫生应重视手、鞋和头发携带病原微生物。在每次饲喂之前,饲养员应洗手戴帽,穿胶鞋和工作服,衣帽等应经常消毒。外来的参观人员对兔群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各地兔场的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会将各地兔场的病原互相传播。因此,对他们的消毒应格外严格。一些兔场走马观花式的“紫外灯”消毒是无济于事的。其消毒的重点是手、鞋和服装。应穿戴消毒的衣帽和胶鞋,手部反复用消毒药液处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