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当前鸡病流行的5个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4  来源:河南健达兽药有限公司  作者:王琳琳  浏览次数:301

一、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目前疾病呈现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的特点,如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鸡白痢、禽伤寒、葡萄球菌、球虫病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与流行,与此同时不少新病先后发生,如减蛋综合症、肾型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肿头综合症、肉鸡腹水综合症、鸡病毒性关节炎等。

此外,不少疫病感染的鸡增多,并逐渐呈现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趋势。如大肠杆菌病现在单独发生越来越来少,多数时候都是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并发症和继发症的出现。

二、病原出现变异,非典型疾病增多

近年来个鸡场都在进行着各种疫苗的免疫,但是目前很多普遍疫苗在防控某些疾病方面越来越难,导致免疫后的鸡群不一定都会产生坚强的保护力,因此,当遇到外界环境有野毒污染时就会使鸡发病。

在鸡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由于一些病原体出现了变异,导致临床症状非典型化,如有的病原毒力减弱,再加上鸡群在免疫接种时基础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及人为因素(疫苗保存不当,接种剂量不准确,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鸡群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致使某些鸡病在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使某些原有的疾病以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有的病原毒力增强,导致虽然经过疫苗接种,但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都出现了超强毒株。对于超强毒株感染,除科学使用疫苗外,应尽量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减少一切不良应激,使鸡群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三、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危害日趋严重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及其规模化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见菌,尤其是鸡大肠杆菌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等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部分鸡的免疫功能缺陷及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更主要的原因是养殖户盲目大剂量滥用抗菌药物,使一些常见细菌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凑效。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抗病力,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十分重要。

四、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增多。

随着疫病的增多,养殖密度的加大,加上环境消毒不严,预防措施不利等因素,单一病原菌在临床上很少见,而很多疾病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同一鸡体产生致病作用,使鸡并发、继发和混合感染的发病率上升,常出现病毒病与病毒病,细菌病与细菌病,病毒病与细菌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尤其以新城疫、温和型;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尤为突出,此类病毒病混感容易造成鸡群极高的死亡率。

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却较长,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病,鸡白痢与球虫病等混合感染等。

这些病原的混合感染给鸡病的诊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疾病诊治时兽药工作者要分清主次,将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分析,必须加以区别。

五、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发病率日渐上升,其中最多的是矿物质、微量元、维生素缺乏症、饲料中黄曲霉及药物中毒等。

在规模化养鸡条件下,如果饲料原粉加工或储存不当,可造成维生素氧化、分解,易引起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饲料原粉、饮水受霉菌毒素、农药、化工废弃物等污染,饲料中大量添加喹已醇等药物亦容易引起中毒。这些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增多趋势,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

河南健达兽药有限公司供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