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猪类圆线虫病
猪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这种病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尤其是3~4周龄仔猪。主要在温暖多雨季节发生,是仔猪下痢的原因之一。病猪呕吐、出现肠炎和下痢,继而消瘦。如果幼虫通过皮肤感染时,常引起湿疹;进入肺时,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体温升高;若移入心肌、大脑和脊髓时,可发生急性死亡,严重时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防治:对于本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按照本场的实际,每年做好驱虫工作。
七、猪胃溃疡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胃食管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症状包括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和某些病例胃出血及黑粪症等。本病初期胃呈轻微出血,仅表现消化不良,人们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迅速死亡。常呈散发,在一群猪内引起个别猪死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50公斤以上生长迅速的猪及饲养在单体限位栏内的母猪。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但以炎热的夏秋季节较多见。慢性患病猪表现为食欲降低或不食,病猪体表和可视黏膜明显苍白,时有吐血或呕吐时带血,弓背或伏卧,因虚弱而喜躺卧,渐进性消瘦。开始时便秘,后变为煤焦油样粪便,抽血检查呈阳性。病情有时恶化,有时缓解,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7~30天。急性发作时,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可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剧烈运动、相互打斗、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
防治:治疗原则是消除发病因素、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症状较轻的病猪,应保持安静,减轻应激反应。
八、猪T-2毒素中毒
T-2毒素是单端孢霉素类中的主要毒素之一,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属镰刀菌毒素类。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物采食了受T-2毒素污染的玉米、麦类等饲料。在生产中,T-2毒素中毒以猪最为多见。T-2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使分裂旺盛的骨髓细胞、胸腺细胞及肠上皮细胞核崩解,对骨髓造血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坏死,引起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减少。T-2毒素还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使凝血时间延长。T-2毒素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炎症甚至坏死,使动物出现呕吐和腹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肝和肾的坏死性损害和出血。胃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有水肿、出血和坏死,尤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处受损最为明显。心肌变性和出血,心内膜出血,子宫萎缩,脑实质出血、软化。
防治: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现可疑中毒时,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给予一些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饲料。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并给予动物抗菌药物以防止胃肠道继发感染,饲料中增添维生素K以防出血。防止田间和贮藏期间谷物发生霉变及去除霉变谷粒中的毒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作为配合饲料厂,不使用霉变的玉米、麦类等作饲料原料。猪场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配、混合料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