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尿道结石是指尿中的盐类物质在肾脏或膀胱中凝结成大小不
一、数量不等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出血性炎症和尿道阻塞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频尿、血尿,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由于反复出现排尿困难,绒山羊精神萎靡,食欲减少。若尿道完全阻塞会出现反刍停止、厌食,腹痛尤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膀胱破裂导致急性死亡。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绒山羊饲养方式的改变,舍饲养羊的数量增加,该病也逐年递增。现将典型的绒山羊尿道结石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9年9月份,辽宁省熊岳镇某养羊户前来求诊。据畜主介绍患病羊食欲明显减少,排尿困难,频频作排尿姿势,有间隙性地努责拱背,发病历时已有半月。经诊断为尿道结石,随后用高锰酸钾液清洗公羊的阴茎包皮,由于尿道管难以插人尿道,只能肌肉注射氯丙嗪,同时配以青霉素和利尿剂进行治疗,2天后因治疗无效死亡。10月份,又一位畜主前来求诊。病情与上述类似,但病情相对较轻,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而愈。
2 临床症状
最初病羊精神委顿,性欲降低,食欲减少。体温升高,一般为39.8℃~41℃。初期排尿时间缩短,次数增多,继之小便失禁,尿液不时呈点滴下流,由于尿液的浸润,包皮明显肿胀。中期强烈努责,频繁做排尿状,由于阴茎根部发炎、肿胀,不断发出呻吟声。到后期病羊虽频频努贵、弓腰举尾也不见排尿,烦躁不安,痛苦呻吟,常不时起卧。有时双膝跪地;有时又表现出似睡非睡状态;有时头部回顾腰角部,甚至用头抵腹部。病羊行走十分困难,强迫行走时,后肢勉强做短步移动。若尿液继续留滞不通或膀胱破裂时,即引起尿毒血症。到后期,病羊反刍停止,食欲废绝,脉搏加快,每分钟达100次以上,最后卧地不起,发生死亡。
3 剖检病变
病变集中表现在泌尿系统,尿道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白色细砂状结石颗粒。膀胱内因积尿而膨大,剖开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结石,膀胱黏膜充血,有出血点。肾脏及输尿管肿大、充血,甚至有出血点。肌肉组织有轻微的尿臭味,其他内脏器官的静脉也都瘀血。
4 临床诊断
4.1 排尿观察
病羊烦躁不安,频繁做拱腰、举尾、努责等排尿姿势,出现尿频、无尿、腹痛现象。
4.2 尿路探诊
触诊尿道有痛感或可发现有结石存在;公羊左侧卧保定,用细铝条探诊尿道,可感知有阻塞物,导尿排出白色坚硬结晶颗粒,因而确诊为尿道结石。
4.3 尿pH值检测
用试管取尿液。进行尿液检测。pH值为7.5~9,发生尿道结石的羊尿液为偏碱性。
4.4 B超检查
将病羊仰卧保定,沿阴茎的走向作纵、横2个切面的观察,见尿道“S”状弯曲处、尿道突处有强光团嵌顿于尿道处
4.5 X线检查
为了进一步查清结石的状态(形状、大小,在尿道内瘀塞的长度),尤其是“S”状弯曲附近的尿道结石和膀胱内有无结石,可以进行X线检查。经X线检查,可见在“S”状弯曲部和龟头部有多层结石的影像,X线摄像则能发现尿道内有白色团块,证明为尿道结石。
5 治疗
5.1 药物疗法
5.1.1排石利尿:强力消石素5粒,常水适量,一次灌服,3~4次/天。饲喂液体饲料并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加快排尿,有利于破碎结石的排出。
中药治疗:金钱草20克、车前草20克、石苇10克、滑石5克、海金沙12克、大黄8克、木通6克,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1次/天,连用4~5 天。
5.1.2抗菌消炎:青霉素钾80万单位×2支,链霉素100万单位×2支,注射用水20 毫升,稀释后1次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4~5 天。
5.1.3增强抗病力:为增强病羊抵抗力可服用鱼肝油、酵母片;也可同时内服消食健胃药。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加强运动,提高畜体的代谢机能。
5.2 手术疗法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完全阻塞尿道的羊,可进行手术治疗。将羊进行麻醉,用医用导尿管插入尿道,从导尿管口向尿道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尿道扩张,然后迅速拔出导管,使结石与生理盐水一同排出。反复冲洗几次,疏通后再用加青霉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尿道、膀胱,使排尿顺畅。
若结石在“S”状弯曲或膀胱颈口,需打开膀胱进行治疗。切口多选在左侧阴囊和腹股沟管之间,紧靠耻骨前缘,距离腹白线8~10 厘米处。依次切开皮肤、腹肌、腹膜,暴露膀胱。若膀胱高度充盈,则先用带胶管的针头刺入膀胱,排出部分尿液后将膀胱牵引切口外,切开膀胱缓慢放出尿液。术者手指伸到膀胱颈口,取出结石;将导尿管经膀胱颈缓慢插入尿道。向其推注生理盐水,尿道疏通后,用加青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闭合膀胱切口。往腹腔内撒青霉素、链霉素各200万单位,常规闭合腹腔。术后用青霉素160万单位×5支,安痛定20 毫升×2支肌注,2次/天,连用4~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