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气温偏低万物收藏,冬生阴冷,猪只抵抗力下降,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呼吸道传染病成为重要疾病,PRDC(呼吸道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所致。加上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本病的复杂性和诊病防控上的难度,务必正确诊断,综合治理,才能使猪少病少死乃至不病不死,提高养殖效益。
1病因概述
1.1传染性因素
1.1.1病毒:猪发生喘气、咳嗽为主的冬季呼吸道病的传染性因素有:
原发性病毒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PRV)、猪流感病毒(SIV-H1N1)、Ⅱ型圆环病毒(PCV2)、猪瘟病毒(CSF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等。
1.1.2细菌:原发性病原有猪肺炎支原体(M•H)、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AR)、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杆菌(APP)、继发性病原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S)猪链球菌(S•S)、克勤伯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滑膜炎支原体等。
1.1.3寄生虫:肺绦虫、蛔虫,球虫、附红体、弓形体等。
1.1.4霉菌:T-2毒素、F-2毒素等
1.2非传染性因素
1.2.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尘埃、异物、湿度、受凉感冒等、温度(大)、通风(不良)、猪群密度(大)、光线(不足)等。
1.2.2营养因素: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过剩,添加低品质脂肪,过量使用硫酸铜(不能超过300克/吨),饲料霉菌污染等。
1.2.3易感群体:免疫失败(疫苗质量差、免疫程度不合理、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等),不同来源的猪群(健康状况及抗体水平差别过大)混养。
1.2.4应激因素(长途运输、忽冷忽热、气候突变等各种超常刺激)呼吸道疾病(尤其传染性肺炎、咽炎、鼻咽、气管炎),在冬季低温潮湿条件下,很容易发生,而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是PRR、PCV2、PRV、H1N1、M•H、APP、HPS、PAR、PAR、PM、SS等十大疫病。
2呼吸道十大疫病诊断防治要点
2.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
猪场感染阳性率高达60%以上,2006年出现了新的变异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危害严重。目前,隐性带毒猪、亚临床感染较多。
母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不孕、配 $Page_Split$
后返情、断奶后发情期延长或不发情。怀孕母猪早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等,“产后三病”(子宫内膜炎、缺乳、乳房炎)增多。
仔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减食或废食、腹泻、运动失调(站立不稳)耳、尾、鼻、外阴,腹部发绀、出现深紫色斑块(故称蓝耳病),死亡率可高达80%,大猪较少死亡,多呈亚临床感染或隐性带毒。
治疗本病可用转移因子(TF)、干扰素、聚能核肽、黄芪多糖、免疫核糖核酸、穿心莲、板蓝根等。净化猪场,要做好免疫接种(种猪用灭活苗、阳性猪及育肥猪可用弱毒活苗);全进全出;消毒隔离;引种监控;自繁自养。
关于蓝耳病活疫苗接种还存在争议,疫苗安全性还须深入研究。此病常与猪瘟混合感染,也可因免疫抑制,使其他疫苗接种无效,造成免疫失败。
2.2 II型圆环病毒病(PCV2)
半个世纪以来,初由国外传入,渐渐蔓延传播,现在阳性率很高,45%以上,PCV2是种多发性传染病,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瘦弱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肺炎(PNP)、肠炎、先天性颤抖、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综合征(PRDC),PCV2是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17纳米大小,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病毒。仔猪(断奶后)、保育猪表现渐进化消瘦,生长发育停滞,毛长粗乱,皮肤苍白或黄疸,咳嗽或呼吸困难,先天性震颤,体温正常或低热,后期出现腹泻或神经症状。死亡率25%~40%,剖解可见淋巴结肿大(水肿)2~5倍,尤其腹股沟淋巴、肺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最明显。
育肥猪和肥猪(12~14周龄多发)出现皮炎肾病综合征,全身皮肤出现许多界限分明的红紫色疙瘩,病灶后期可能融合,坏死坏疽。肾肿大出血或坏死,泥黄色,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汁浓稠,肺充血出血,间质增宽,四肢、眼睑周围水肿。
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不孕、乏情等繁殖障碍。
本病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抗病毒、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控制,有的猪场采用自家疫苗接种,达到净化目的。
如注射干扰素或聚能核肽,饲料中拌紫锥疫毒清或荆防败毒散,有继发感染时注射头孢噻呋或氟苯尼考。
2.3伪狂犬病(PRV)
以发热、神经症状及孕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阳性率8.75%以上。仔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呕吐流涎,下痢及肌肉颤抖,四肢运动失调,步态不稳,转圈,倒地作鸭游运动,角反弓张,打翘,死亡率高达100%,剖检脑膜$Page_Split$
充血,肝、脾、扁桃灶性坏死。
中猪病症轻微,大猪呈隐性经过,母猪以流产、死胎为主,即使产活胎,也于产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死亡剖检可见空肠、回肠、坏死性肠炎,预防注意灭鼠淘汰带毒母猪。基因缺失苗免疫,仔猪3天滴鼻,7天和70天各肌注一次,公猪每年免疫2次后备母猪在3月龄和配种前一个月肌注1次。
2.4猪流感(H1N1)
是猪的三大呼吸道病毒病之一,甲型(A型)猪流感病毒有七个亚型,广泛流行的是H1N1型(国外1931年分离到中国1991年首次分离到)具有感染人的潜力,可因急性肺炎致死,禽流感,人流感可以传染给猪,猪流感可以传染给人,猪在禽~猪~人的流感病毒种间传染过程中,扮演着中间宿主和多重宿主的角色,猪是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重要场所,是人、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猪流感病毒流行历史较长,且易发生变异,加强猪流感监测有重要卫生意义。
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表现发热(4l℃~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咳嗽、呼吸困难,眼、鼻流黏液,肌肉、关节疼痛,触摸时很敏感,剖检见间质性肺炎,肺弥漫性水肿,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分泌物。
治疗可用银翘散、三根汤(菖根、芦根、板蓝根)注射氨基比林+头孢噻呋,配合抗病毒制剂(聚能核肽、干扰素),
预防:采取消毒、隔离、检疫、封锁等综合措施。
2.5猪支原体肺炎(M、H喘气病)
一个老大难病,自1957年传入我国,很难根除,虽然死亡率低,但因生长速度降低12%~15%,饲料转化率低20%,育肥期延长l~2个月,隐性经济损失很大。
这个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率高达75%,发病率30%~50%,长白、大白、杜洛克猪及其交种敏感性较低,中国地方品种(太湖猪、梅山猪等)较易感染、气候突变,潮湿、拥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传播更快,仔猪、幼猪最易发病,主见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明显腹式呼吸),运动采食后更为明显,剖检主要变化是小叶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肉变,胰变(或称虾肉肺),肺门淋巴结水肿。
本病常与蓝耳病或猪瘟混合感染或继发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抗喘气病药物甚多,土霉素、卡拉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蒽诺沙星等均可选择,使用大多拌料或饮水。预防疫苗已有使用,但效果不甚满意,主要靠药物控制和综合措施,
$Page_Split$
注意隔离、消毒、保暖和通风换气。
中药内服可用金银花、麻黄、杏仁、百部、瓜萎、贝母、蒲公英、大青叶、煅石膏、甘草等。
2.6副猪嗜血杆菌病(HPS)
由猪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新传染病,病原型号很多(多个血清型),只感染猪,主要是断奶前后(2周~4月龄)的猪危害严重(5~8周龄最常见),发病率40%,死亡率50%。
主要是发热,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有肌肉震颤,皮肤、黏膜发绀,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共济失调,侧卧最终死亡。母猪常发生流产。剖检见有肝周炎,腹膜炎、关节炎,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和胸膜与心包粘连,胸水、心包液增多。本病常与蓝耳病、猪瘟、喘气病、Ⅱ型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治疗用氟苯尼考,泰妙菌素、阿莫西林、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混合感染加双黄连、板蓝根、干扰素等配合治疗。
预防:除综合措施外,还可以用灭活疫苗免疫接种。
2.7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属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多形性和菌丝体,毒力较强,有APX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性成空毒素)、壁荚膜、脂多糖(LPS)外膜蛋白。
本病在许多国家流行,猪是唯一宿主、肺、鼻、扁桃、血液均可分离到,常见于成年猪、肥猪,有15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1、4、5、7型,兼性厌氧。
最急性者,可突然死亡。急性型可出现发热(40.5℃~41℃),厌食,呼吸困难,咳嗽,精神沉郁,有时从鼻腔流出血样泡沫状分泌物,常在2~4日内死亡。慢性型有关节炎,喜卧,间隙性咳嗽、呆滞,往往继发其他病而死亡。剖检主见肺浆膜出血,胸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胸肺粘连,心包积液,心外膜粗糙,淋巴结尤其肺门淋巴和纵膈淋巴)充血、出血、水肿。
治疗本病首选药物为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卡拉霉素、利高霉素,氟苯尼考均有效。
根除方法:一是严格检疫,不准带菌猪进场,二是引种监控,三是初生仔猪移入“干净”猪合。四是料中加喂保健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
疫苗有菌苗或亚单位菌苗(须对准型号)。也可将本场制成自家苗(灭活苗)使用。
2.8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AR)
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D型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各龄猪均有易感性,一周内乳猪可因感染致原发性肺炎,引起全窝死亡。
发病率年龄一般较大,发生鼻炎引起鼻甲骨变形、萎缩、歪鼻子,流鼻血,眼内角出现黑色泪沟, $Page_Split$
不安,摇头、拱地,病猪愈后也成僵猪。
本病可用诺氟沙星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预防要坚决淘汰可疑病猪和用波巴二联灭活苗对孕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2.9猪肺疫(PM)
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体,带菌率在35%左右,一当受寒,感冒,长途运输,过度疲劳,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呈散发,往往继发于其他传染病,病原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梁色细小杆菌。
最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极度困难,食欲废绝,张开喘气,呈犬坐式,口鼻流出泡沫(俗称清水症,锁喉疯),黏膜发绀,咽喉肿胀、敏感,有热痛,病程短(1~2日),最后窒息死亡,
剖检见肺充血水肿,或出血点,心冠及心外膜出血,肠道弥漫性出血,淋巴结(尤其颌下淋巴结最明显)肿大、脾不肿。
急性型见肺呈大理石状(大小不等的肝变区),胸腔有含纤维蛋白凝块的浑浊液体,或胸膜粘连慢性者可见萎缩或坏死性肺炎。
治疗首选药物是庆大霉素或磺胺嘧啶(SD)或磺胺二甲基嘧啶钠,首次剂量0.2克/千克,维持剂量0.07~0.18克/千克,静脉推注更易奏效;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都有疗效。
预防可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苗,每半年接种一次,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
2.10链球菌病(5.5)
链球菌,革兰氏阳性,有多种血清型,E、C、D、L群引起猪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关节炎、脑膜炎、心包尖和败血症。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症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委顿,皮肤紫斑,黏膜发绀,关节肿大,步态不稳,便秘、尿黄,仔猪可出现下痢,母猪流产,人感染链球菌病(特殊人群)常致脑膜炎和败血症而死亡。
从感染到发病,最快2小时,一般潜伏期2~7天。
病理变化主要是全身出血,关节肿大,脑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实质器官浑浊肿胀。
治疗链球菌病,可用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磺胺嘧啶。
预防按时接种疫苗,并贯彻消毒,检疫,营养、饲管卫生等综合措施。
3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综合措施
3.1按合理免疫程序,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猪肺疫、喘气病等疫苗接种。
3.2定期用伊维菌素驱虫,预防寄生虫性肺炎。
3.3注意环境卫生消毒和冬季防寒保暖、通风换气,给猪只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3.4注意慎重选料,科学用料,供应全价化饲料,保证不同生理阶段猪只的营养需要,不喂发霉变质饲料,提高非特异性抵抗力。
3.5饲料中“脉冲式”添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荆防败毒散等预防保健剂,“不治已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