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猪场“姊妹病”概述
寒冬季节,天气阴冷,猪舍为了保温,密封比较严实,通风不畅,湿度较大。如果猪场保温、防寒和通风等措施一旦不当,最容易引发猪场的“姊妹病”——猪呼吸道综合征和猪流行性腹泻病。
该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卫生和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流行性腹泻病的总称,多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2发病特点
该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的猪病死率越高。
该病多发于寒冷冬季,多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大,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发病原因
冬季是养殖业最困难的季节,也是猪场“姊妹病”的高发期,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现总结如下:
3.1天气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易形成寒冷应激,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3.2猪舍冬季封闭保温,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对猪的呼吸器官影响严重。
3.3猪群呈现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抵抗力下降,免疫抑制严重,经不起风吹草动。
3.4猪场病原体多,病毒细菌密度大,猪群感染压力很大。
3.5 2009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玉米发生霉变,由各种霉菌引起疾病(尤其是黄曲霉菌中毒)。
4临床症状
4.1病程及其常见症状
病猪临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病例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者和亚急性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有结膜炎症状。
病猪转为慢性病例后,咳嗽、喘气、消瘦、生长缓慢。有的病猪皮肤发白;有的病猪腹泻、呕吐、机体脱水消瘦、体重迅速下降。
4.2典型临床症状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生呕吐,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稍高或无变化,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 $Page_Split$
毛粗乱无光,吸吮能力降低甚至停止吸奶,战栗、食欲减退或厌食,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发病,2~5日龄死亡,一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
哺乳仔猪多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
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成为无养殖价值的小僵猪。
有的怀孕母猪容易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增高。
5病理解剖
5.1典型的猪呼吸道病剖检
典型的猪呼吸道病剖检:病猪大多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多数病猪肺出血,呈橡皮样和花斑样病变,个别病猪肺有化脓灶,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有的病猪胸腔和腹腔内有许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少数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肾有出血等病变。
5.2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解剖
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解剖:病变常局限在胃肠道。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
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胃底黏膜充血。
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绒毛萎缩,肠淋巴结水肿,其他脏器看不到病变。
6治疗原则
对于猪呼吸道综合征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治疗宜中西结合,标本兼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具体治疗中,采用综合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要重视联合用药,如抗病毒药与广谱抗菌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之间的联合使用等。并随时根据病猪症状的变化情况更换治疗用药,防止出现耐药性。
猪呼吸道和流行性腹泻综合征发生时往往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以,尽管选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药物,其病情也要持续7~10天。而一些猪场对此认识不足,希望1~2天解决问题,结果频繁更换药物,使应有的药效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临床治愈后最好再坚持用药2天,以免疾病出现反复。
7治疗方法
7.1猪呼吸道综合征治疗
7.1.1药物预防:
百病消(主要成分:酒石酸泰乐菌素)或支原净+金银花+连翘+黄岑+甘草拌料,每月饲用7~10天。
7.1.2药物治疗:
氟苯阿奇(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地塞米松;咳喘舒(主要成分:泰乐菌素)+穿心莲。
7.2治疗方法
7.2.1腹腔注射 :仔猪腹泻严重脱水时,可以做腹腔注射,疗效特佳。用500毫升葡萄糖+地塞米松5毫克+阿托品1支+庆大 $Page_Split$
霉素+黄芪免疫肽2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混合。
具体操作方法:把仔猪倒立保定后,在倒数第二乳头旁,先用碘酒消毒好后,再用大拇指按压住注射部位,用注射器垂直扎入后,再回抽注射器,看看是否有异常,如果有血液或水样回流,均不可注射;如果没有,方可注射,一般每头仔猪一次注入20~40毫升药水,1次/天,连续2~3次即可,疗效较佳。
7.2.2肌肉注射 :可用博士头孢(主要成分:头孢噻呋钠)+链霉素+阿托品+黄芪免疫肽(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牛磺酸)混合肌肉注射,2次/天,连续3~5天。
7.2.3拌料饮水: 可在饲料中拌博克立康粉(主要成分:氨苄西林钠素)+强力活力健(主要成分:核苷酸+葡萄糖歧化酶)+百病消(主要成分:酒石酸泰乐菌素),饮水中添加强力维他(主要成分:复合多种维生素+电解质)+小苏打粉(或食用碱粉,50千克水加300~350克,防止仔猪机体脱水引起酸中毒),连续用5~7天。
7.3猪场“姊妹病”的混合感染
中药疗法 :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抗菌消炎、净血止痢等功效。对于猪的机能恢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方法一: 车前草、黄芩、黄连、黄柏、焦楂、陈曲各500克,煎水待温饲用,可供50头10千克仔猪一次使用,一天2次,连用3~5天较好。
方法二: 生地15克、金银花10克、龙胆草15克、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蒲公英10克、黄柏10克、地榆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通草 10克煎服后,饲用母猪(或用母仔安粉,主要成分:白头翁、雄黄、藿香等),乳猪通过泌乳,把药物有效成分传递给仔猪。
8防制措施
我们在猪场生产上可采取如下的防制措施来降低猪呼吸道疾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病率。
8.1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8.2猪舍日常卫生消毒
一般要求做到一天两次清粪,每次清粪后进行彻底清扫,在温暖天气、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可用水冲洗地板。
消毒可选用菌毒宝碘(主要成分:聚维酮碘)、醛灭(主要成分:戊二醛)、来苏儿、烧碱等猪场常用的优质消毒药。每周消毒一次。在免疫接种、断奶、转群、并群前都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8.3猪舍环境控制
猪舍应保持干燥、温暖、舒适、卫生。适宜的饲养密度,保育猪每群不超过20头。育成、育肥猪每群不超过10头。
8.4及时淘汰病弱猪
生长发育迟缓的猪只最易感染疾病或者本身就是患病猪,这些猪往往成为猪场内猪“姊妹病”的主要传染源。及时淘汰这些病弱猪只就等于消除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