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及其危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30  浏览次数:250
核心提示:广西康普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规模化猪场常见寄生虫及其危害

集约化猪场仍然普遍受到寄生虫的严重威胁,即使管理良好(包括全封闭式)的猪场亦是如此。寄生虫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感染和繁殖能力,尤其是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极强,常规消毒药对其完全无效,而猪只仅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就可以保持感染状态,随后便将寄生虫散播到整个猪场。我们于2000-2002年在广东省各地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38个规模化猪场,共采集猪粪样本3636份做寄生虫普查,发现集约化猪场常见的寄生虫种类是猪蛔虫、毛首线虫(鞭虫)、食道口线虫(结节虫)、猪球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疥螨和弓形虫等。

猪蛔虫在集约化猪场种的感染、流行情况

根据2000-2002年在广东省各地选取较有代表性的38个规模化猪场中有26个场检到了猪蛔虫卵,场阳性率为68.4%。猪蛔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具体感染、流行情况如表1-1所示。

从表可以看出,在所检的3636份猪粪样本中,有189份检到猪蛔虫卵,感染率为5.2%。从个年龄阶段猪群的猪蛔虫感染分布来看,感染率最高的是种公猪(9.8%);其次是种母猪(9.5%);再次是肉猪的肥育猪阶段(5.9%);然后是肉猪的生长猪阶段(1.7%),而保育猪阶段则未检出猪蛔虫卵。

表1-1猪蛔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猪只类别合计
种母猪种公猪肥育猪生长猪保育猪
调查数(头)10733467007128053636
感染数(头)1023441120189
感染率(头)9.59.85.91.705.2(平均值)
猪蛔虫的危害

猪蛔虫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可造成各器官和组织的损害,特别是引起乳斑肝和蛔虫性肺炎;当虫体发育到成虫,其危害性则主要表现在:巨大的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并对寄生部位造成机械性刺激,阻塞肠腔,有时误入胆管。具体危害性祥见表1-2。

表1-2猪蛔虫的危害特点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猪会场能够的危害特点猪蛔虫造成的经济损失
-阻塞消化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夺取营养,料肉比增加 -幼虫移行,引起乳斑肝和肺炎-轻度感染;15.55元/头 -中度感染:26.00元/头 -重度感染:45.04元/头

毛首线虫

毛首线虫在集约化猪场种的感染、流行情况:

根据我们所做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表明,在38各集约化猪场中有2各场检到了毛首线虫卵,场阳性率为65.8%。在所检的3636份粪样中,有209份检到毛首线虫卵,平均感染率为5.7%。从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来看,除保育猪阶段没检到外,其他各阶段猪只都检到有毛首线虫卵,其检出情况是:种母猪的感染率为5.3%;种公猪的感染率为10.4%肉猪的肥育猪阶段的感染率为11.0%,生长猪阶段的感染率为5.5%。

表1-1猪毛首线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猪只类别合计
种母猪种公猪肥育猪生长猪保育猪
调查数(头)10733467007128053636
感染数(头)573677390209
感染率(头)5.310.411.05.505.7(平均值)

毛首线虫的危害性

毛首线虫由于具有细小的、毛发状的头端,因而常以头部刺入肠黏膜内,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症。肠黏膜有时出血,通常是淤斑性出血。严重感染时,盲肠和结肠坏死、水肿和溃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毛首线虫的感染强度大,患猪会出现严重血痢,其中一个场的猪只由于发生毛首线虫病,导致4头50-60千克体重的生长猪死亡,耐过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毛首线虫引起的致病作用及经济损失见表1-4。

表1-4毛首线虫的危害特点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毛首线虫的危害特点毛首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
-破坏肠黏膜,妨碍营养吸收 -引起腹泻、血痢等症状 -引致营养成分丢失-轻度感染:11.66元/头 -中度感染:34.91元/头 -重度感染:111.46元/头

食道口线虫

食道口线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猪是由于吞噬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食道口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室温(22-24摄氏度)和湿润条件下,可存活长达10个月,在-20摄氏度可生存1个月。因此,猪舍潮湿和环境卫生不良时,本病的感染较为严重。

根据2000-2002年所做的调查,38个猪场中只有13个场检到了食道口线虫卵,阳性率为34.2%。在所检得636份粪样中,有91份检到食道口线虫卵,平均感染率为2.5%。从年龄分布来看,各阶段猪只都检到虫卵,其检出情况是:种母猪得感染率为4.4%;种公猪阶段得感染率为3.5%;肉猪得肥育阶段得感染率为1.4%,生长猪阶段得感染率为1.3%,保育猪阶段得感染率为1.6%。

表1-5食道口线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种母猪种公猪肥育猪生长猪保育猪合计
调查数(头)10733467007128053626
感染数(头)47121091391
感染率(%)4.43.51.41.31.62.5(平均值)
食道口线虫的危害性

食道口线虫的幼虫在大肠黏膜下形成结节时对猪的危害最大。初次感染时,很少发生结节,重复感染3-4次后,结节即大量发生。除大肠外,小肠(特别时回肠)也有结节发生。

表1-6食道口线虫的危害特点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食道口线虫的危害特点食道口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
-破坏肠黏膜及肠壁,妨碍营养吸收 -引起腹泻症状 -引致营养成分丢失-轻度感染:10.13元/头 -中度感染:16.93元/头 -重度感染:28.89元/头

猪球虫

猪球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刚随粪便排出的球虫卵囊是没有感染能力的,卵囊要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发育为孢子化卵囊才具有感染能力。猪球虫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凡被带虫猪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老鼠、昆虫和尘埃,以及进出猪舍的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球虫卵囊对恶劣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卵囊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在有树阴的运动场长达15-18个月,目前猪场常用的消毒剂都不能杀灭球虫卵囊。

在2000-2002年所做的调查中,38个猪场中有36个场被证明有猪球虫感染,场阳性率高达94.7%,而且所有年龄阶段的猪只均有感染。

表1-7猪球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种母猪种公猪肥育猪生长猪保育猪合计
调查数(头)10733467007128053636
感染数(头)44714511912569905
感染率(%)41.741.917.017.68.624.9(平均值)
从表1-7可以看出,在所检的3636份粪样中,有905份检到猪球虫卵囊,感染率高达24.9%。其具体检出情况是:种母猪的感染率为41.7%;种公猪的感染率为41.9%;肉猪的育肥猪阶段的感染率为17.0%;生长猪阶段的感染率为17.6%;保育猪阶段的感染率为8.6%。猪球虫的感染有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的趋势。

猪球虫的危害性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只有猪等孢球虫的致病力较强,而艾美球虫病的致病力很弱。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证明,猪的艾美球虫病相当普遍,即使是在亚临床状态,其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低估。多数种类的猪艾美球虫,如光滑艾美球虫、粗糙艾美球虫、蒂氏艾美球虫、猪艾美球虫、有刺艾美球虫和新蒂氏艾美球虫,都可引起乳猪和断奶仔猪发生球虫病,表现出发热、腹泻、体重降低、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

当然,猪等孢球虫仍然是引起猪球虫病的最主要病原,常引起哺乳期仔猪或刚断奶仔猪的球虫病。在世界各国,其发生率占仔猪腹泻性疾病中的15%-20%。据欧洲多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有83%-100%的猪场有猪等孢球虫感染,而在美国,猪等孢球虫病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以上。

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空肠和回肠,导致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黏膜上常有异物覆盖。在组织切片上可见肠绒毛萎缩和脱落,还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如裂殖体、配子体等。病猪排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初为粘性,1-2天后排水样粪便,腹泻可持续4-8天,导致仔猪脱水、失重,在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下往往造成仔猪死亡。即使存活,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

弓形虫

弓形虫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猫是传播弓形虫病的最主要感染来源,猫粪中的弓形虫卵囊可保持感染力达数月之久,卵囊可被某些食粪甲虫、蝇、蟑螂和蚯蚓机械性地传播,猪摄食了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而被感染。另外,弓形虫的滋养体可以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等途径侵入动物体内。发病动物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和排泄物中均可能有弓形虫,乳中也曾分离出弓形虫,流产胎儿的体内、胎盘和其他流产物中也有大量弓形虫,这些弓形虫通过上述途径侵入猪体后,令猪只发病。

20世纪70-80年代,弓形虫病曾在我国养猪场中大规模暴发流行,死亡率高达60%以上,曾给养猪声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全国性暴发性的弓形虫病已不多见,但地方性暴发流行还时常发生,发病率可高达85%,有的猪群死亡率仍高达60%以上,而且弓形虫病所引起的母猪流产和死胎可能更是广泛存在。随着养猪规模的显著扩大,种猪及肉猪流通渠道的频繁、畅通,更加速了弓形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弓形虫的危害性:

当前,弓形虫病在我国集约化猪场中大规模暴发流行已较少见,感染猪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阳性,可导致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但是,本病也偶有地方性暴发流行。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7-10天。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鼻孔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鼻涕流出,呼吸困难,全身发抖。初期便秘,拉干粪球,粪便表面覆盖有粘液,有的病猪后期下痢,排水样或粘液性或脓性恶臭粪便。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耳、鼻、蹄于胸腹下部出现淤血斑,或有较大面积的发绀。病重者于发病1周左右死亡。

猪弓形虫病的最主要特征性病变是在肺部。通常肺肿大,呈暗红色,间质水肿、增宽,肺表面有针尖或粟粒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呈灰白色,切面湿润,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发病初期脾肿大,然后萎缩,被膜下有丘状出血及小坏死灶。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胃底部出血、溃疡,胃壁轻度水肿。肠黏膜充血、水肿、潮红,并有出血斑点,甚至糜烂。非化脓性脑炎。

结肠下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的环境中能生存2个月。猪摄食了被包囊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

在2000-2002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38个猪场中全部都检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或滋养体,场阳性率位为100%,而且所有年龄阶段的猪只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在这次所检的3636份猪粪样本中,有1716份检到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或包囊,感染率高达47.2%。其检出情况是:种母猪的感染率为54.2%;种公猪的感染率为63.3%;肉猪的肥育猪阶段的感染率为60.3%,生长猪阶段的感染率为41.7%,保育猪阶段的感染率为24.3%。于猪球虫的感染情况一样,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也有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的趋势。

表1-8结肠小袋纤毛虫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种母猪种公猪育肥猪生长猪保育猪合计
调查数(头)10733467007128053636
感染数(头)5822194222971961716
感染率(%)54.263.360.341.724.347.2(平均值)
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危害性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常在的条件性致病寄生虫。在一般情况下为共生,以肠内容物为食,对肠黏膜并无损害,猪只无任何临床表现,生长发育正常,但是,如果猪的消化功能紊乱或因种种原因肠粘膜有损伤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可趁机侵入肠壁,破坏肠壁组织,形成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并且常与肠道微生物协同致病。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粪稀如水,恶臭,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此时,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

根据经验,如果猪只拉稀,同时粪检中查道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此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处在致病时期,需要投药进行治疗;如果猪只粪便正常,粪检中只查到包囊期虫体,此时结肠小袋纤毛虫处在非致病的共生期,不需要投药治疗。

猪疥螨

猪疥螨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疥螨患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疥螨寄生处产生奇痒,患猪到处摩擦,致使猪舍围墙、栏柱、地面及用具等被疥螨虫体或虫卵污染,成为传播媒介物。健猪与患猪接触,或与媒介物接触而感染本病。猪舍阴暗、潮湿、拥挤,饲养管理粗放,环境卫生差,营养不良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本病在秋冬及初春,尤其阴雨、湿冷天气,传播迅速,发病严重。

表1-9猪疥螨在集约化猪场中的感染、流行情况

感染情况种母猪种公猪育肥猪生长猪保育猪合计
调查数(头)15510101050
感染数(头)4112210
感染率(%)26.720.010.020.020.020.0(平均值)
猪疥螨的危害性

由于疥螨用其口器刺入猪体皮肤并挖掘隧道,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炎症。患猪常用其前肢瘙痒或在墙壁、栏柱等处摩擦,引起皮肤组织损伤,皮肤上出现丘疹、水泡。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就会形成化脓病灶。水泡及脓疮破溃后,在皮肤表面干涸而结成痂皮。严重时皮肤角质层增厚、干枯,有皱纹或龟裂。疥螨病灶通常起始于眼周、颊部、臀部及耳部,以后蔓延到背部、躯干两侧、及全身。病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表1-10猪疥螨的危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猪疥螨的危害特点猪几满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疥螨挖掘隧道,破坏皮肤屏障 -擦痒磨损皮肤,增加感染机会 -患猪烦躁不安,影响休息与增重 -降低饲料报酬;增加饲养成本-母猪每年损失:800元/头 -肉猪日增重降低:9.2%-12.5% -肉猪屠宰时体重减少:5.79公斤/头 -肉猪饲养天数平均增加:8.6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