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免疫抑制致猪多病 追根溯源消灭元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8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86

2006年5月以来,一些猪场暴发了以 “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65%和20%,局部地区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猪死亡率在85%以上,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经过检验、分析,专家们认为这是由猪免疫抑制、免疫麻痹造成的。所谓免疫抑制,就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肌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肌体暂时性或持久地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之一,目前猪病多、难诊断、难治疗与多病并发、继发,以及多种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有关。事实也证明,引起猪发病的各种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认真贯彻落实具有自家特色的预防保健综合措施,充分增强动物自身的体质,培育优质猪群,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简单地说,就是要在生产中建立生物安全防护体系。除了针对相应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注射,保护易感动物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建立检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等项管理制度,能够净化场内的各种疫病,并形成生物安全屏障,阻止外来疫病的传入。

由于当前免疫抑制因素多,且广泛存在,因此要养好猪,在防疫方面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免疫接种上,要制订完善的免疫计划,选购合适的疫苗品种,确定合理的接种程序、操作规程和善后处理措施;在管理制度上,要认真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防止宠物、老鼠、飞鸟等动物进入场区;在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搞好环境消毒,不留任何死角和漏洞,重视通风管理,保证猪圈空气清新,提供最为舒适的生长条件,避免各种应激反应;重视补充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促进肌体免疫系统尽快发育成熟;按照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防止引起药害或导致免疫麻痹;搞好粪便消毒发酵和污水处理,细心处理各种病死猪,防止病原传播。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防疫工作,才能防止猪免疫抑制。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