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黄痢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28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450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1日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d。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较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同样新猪场比老猪场严重。猪场卫生条件不好,新生仔猪初乳吃的不够或母乳汁不足以及产房温度不足,仔猪受凉,都会加剧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最短的为8~10h,一般在24h左右。有时窝中几头发病,常整窝猪全部发病。最初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至灰黄色,有腥臭味,随后拉稀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拉1次水样粪便。病猪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可达30%~40%,精神沉郁,迟钝,眼睛无光,皮肤蓝灰色,质地枯燥,最后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比较突出的病变是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还可见到败血症的病变。

4 诊断

一般根据多发于3~7日龄左右的新生仔猪,且新母猪产的仔猪更严重;拉黄色水样粪便,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高及高度脱水等特点,可做出诊断。

4.1 病原分离鉴定 采取发病仔猪粪便,或新鲜尸体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或鲜血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作纯培养,经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后,再作血清型的鉴定,若是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即可确诊。

4.2 肠毒素测定 选择健康的家兔或仔猪,禁食48h(饮水不限)。将上述待试菌株经18h培养,按1:5稀释。以无菌手术切开腹壁,自盲肠游离端的回肠开始,沿向心方向用4号丝线单结扎将小肠分为7段,注射段长4~5mm,间隔段3~4cm。每段分别注射待检菌及用作对照的生理盐水各1mL,每份样品以随机方式注射2个肠段,24h扑杀动物,取出结扎肠段,如肠段膨胀、鼓气、积液,且肠段积液达1mL/cm,即可确诊。

4.3 吸着因子的检查 将回肠前段反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用接种环从黏膜取材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片中每个视野均有大量大肠杆菌状细菌则为阳性。如视野中基本没有细菌,为阴性。因为没有吸着因子的大肠杆菌被冲洗干净,有吸着因子的大肠杆菌,一般都能产生热敏肠毒素。因此,查出大肠杆菌的吸着因子,一般就能证明是致病菌。

现在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如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诊断试剂盒中,并用于对感染仔猪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直接、快速的鉴别诊断。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已经发展起来,可用于大肠杆菌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的检测。

5 防治

5.1 治疗:由于仔猪发病日龄小,病程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过一旦出现腹泻,马上对整窝猪用药物预防治疗,可减少损失。本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最敏感的药物治疗。

磺胺嘧啶0.2~0.8g、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mg、活性炭0.5g,混匀分2次喂服,2次/d,至愈。

庆大霉素,口服,4~11mg/kg.bw,2次/d;肌肉注射,4~7mg/kg.bw,1次/d。环丙沙星,2.5~10.0mg/kg.bw,2次/d,肌注。

硫酸新霉素,15~25mg/kg.bw,2~4次/d。

黄连5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诃子20g、乌梅20g、草豆蔻20g、泽泻15g、茯苓15g、神曲10g、山楂10g、甘草5g,研末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2剂。

5.2 预防

(1)疫苗免疫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预防仔猪大肠杆菌腹泻的K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活菌苗),有K88、K99、987P、F41的单价或多价灭活菌苗,在母猪产前4~6周免疫,使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保护。

(2)自家灭活菌苗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通过分离本场的致病菌,制成灭活菌苗,这样针对性较强,效果好。

(3)抗血清的被动免疫 利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成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4)药物预防可在仔猪出生后全窝用抗菌药口服,连用3d,预防发病。

(5)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提高产房的温度,严防受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