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绦 虫 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1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807

本病分布很广,常呈地方性流行。能够引起羔羊的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死亡。本病在全国分布很广,三北牧区更为普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本病的病原为绦虫(thysanosoma,tapeworms)。绦虫是一种长带状而由许多扁平体节组成的蠕虫,寄生在绵羊及山羊的小肠中,共有四种,即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贝氏莫尼茨绦虫(M.benedeni)、盖氏曲子宫绦虫(helictametra giardi)和无卵黄腺绦虫(avitellina centripunctata),比较常见的是前两种。

莫尼茨绦虫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长1~6 M,宽16 mm。贝氏莫尼茨绦虫长1~4 M,宽26 mm。营养的吸取是由体节进行(皮上有微细小孔)。常危害1.5~8个月大的羔羊。

绦虫的头节呈扁圆形,在虫体最前端。头节上有四个吸盘,无钩。吸盘有固定虫体的作用。头节向后的部分,不分节,称为颈节。未成熟体节由颈节生长出来。可以看出一节一节的体段。成熟体节近乎正方形,在未成熟体节的后部,内部有了成熟的生殖器官。

绦虫是雌雄同体,每个体节内都包含着一组或两组雌雄生殖器官。就两种莫尼茨绦虫而言,每一个成熟体节都含有两组生殖器官。

受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两虫之间,两节片之间,同一节片之内都可以受精。

含卵体节为长方形。在虫体最后。内部充满虫卵。

两种莫尼茨绦虫在外形上相似,所不同的是: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线为大圆点状,分散排列;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线为小点状,密集成粗线状:在染色以后即可看出。

曲子宫绦虫 虫体可长达2M,宽约12mm。每个节片有1组生殖器官,偶而也有两组的。卵巢、卵黄腺和卵模靠近生殖孔一侧,排列成环状的生殖孔不规则地交替开口于节片边缘。睾丸位于纵排泄管外侧。孕节的子宫有许多弯曲,呈波浪形。在子宫侧枝的末端有许多子宫周围器,每个子宫周围器含有3~8个虫卵。虫卵近于圆形,无梨形器。

无卵黄腺绦虫 是反刍兽绦虫中较小的一类,虫体长2~3M,宽仅约3mm。节片短,分节不明显。每个节片有一组生殖器官,生殖孔亦不规则地交替开口于节片边缘,无卵黄腺,卵巢位于生殖孔一侧。睾丸在纵排泄管的内外两侧。子宫在节片的中央。虫卵无梨形器,包在壁厚的子宫周围器内。由于各节片中央的子宫相互靠近,故能明显看到虫体后部中央贯穿着一条白色的线状物。

【生活史】

上述各种绦虫的中间宿主均为一种小蜘蛛——地瞒。

含卵体节一节一节地或一组一组地由虫体脱离后,随羊的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崩裂开来,放出虫卵。

卵被牧场上的小蜘蛛吞食后,其卵内所含的六钩仔虫,即出卵而发育成幼虫(拟囊尾蚴)。

含有拟囊尾蚴的小蜘蛛被羊吞食后,其体内的拟囊尾蚴就在羊的消化道逸出,附着在羊的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所需时间为37~40d。成虫在羊体内的生活时间为2~6个月(图3—14)。

图3-14 莫尼茨绦虫生活史

1.成虫 2.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

3.孕卵节片 4.虫卵 5,中间宿主 6。终末宿主

【症 状】

症状的轻重与虫体感染强度及羊的年龄、体质密切相关。一般轻微感染的羊不表现症状,尤其是成年羊。但1.5~8个月大的羔羊,在严重感染后则表现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下痢,贫血及淋巴结肿大。病羊生长不良,体重显著降低;腹泻时粪中混有绦虫节片,有时可见一段虫体吊在肛门处。若虫体阻塞肠道,则出现膨胀和腹痛现象,甚至因发生肠破裂而死亡。有时病羊出现转圈、肌内痉挛或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后期仰头倒地,经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有泡沫,对外界反应几乎丧失,直至全身衰竭而死。

【剖 检】

可在小肠中发现虫体,数量不等,其寄生处有卡他性炎症。有时可见肠壁扩张、肠套叠乃至肠破裂;肠系膜、肠黏膜、肾脏、脾脏甚至肝脏发生增生性变性过程;肠黏膜、心内膜和心包膜有出血点;脑内可见出血性浸润和血液;腹腔和颅腔积有渗出液。

【诊 断】

1.虫卵检查 绦虫并不由节片排卵,除非是含卵体节在肠中破裂,才能排出虫卵。因此一般不容易从粪便检查出来。

绦虫卵的形状特殊,不是一般的圆形或卵圆形。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卵近乎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卵近乎正方形。卵内都含有一个梨形构造的六钩仔虫。

2.体节检查 成熟的含卵体节经常会脱离下来,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清晨在羊圈里新排出的羊粪中看到的混有黄白色扁圆柱状的东西,即为绦虫节片,长约1cm,两端弯曲,很象蛆。有时可排出长短不等、呈链条状的数个节片。

【预 防】

在预防中,首先应了解牧场情况,然后将放牧时间与驱虫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

还需要考虑的是:凡是经过一年没有放牧过羔羊的牧场,对绦虫的感染机会比较少,反之就较大。

预防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如果在一年以前放牧过患绦虫病羔羊的牧场进行放牧,应该在经过25~30d以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在到达该牧场后35~40d进行第二次预防性治疗,以驱除未成熟的绦虫。治疗后把羊转移到安全牧场。

2.如果治疗后仍有羔羊死亡,应在两周后对全群再进行一次驱虫。

3.为了把每年在羔羊中发现绦虫病的牧场变成安全牧场,应该将其改成放牧成年羊群,而把羔羊放牧到两年来没有放牧过羔羊的牧场去。

【治 疗】

50年代,国内曾推广使用1%硫酸酮溶液灌服,对绵羊和山羊莫尼茨绦虫驱虫,效果较好,但由于毒性较大,安全范围很小,已被淘汰。

当前以氯硝柳胺(niclosamidum)和丙硫苯唑(abendazol,丙硫苯咪唑,阿苯哒唑)为上选,其次为硫双二氯酚(bithionol)。

氯硝柳胺 又称灭绦灵,对莫尼茨绦虫具有高效,使用安全。用量为每50~70mg/kg体重。不溶于水,可与面粉配成溶液经口灌服,对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均有效,口服后5h即可见排虫。

丙硫苯唑 驱虫效果好,但所需剂量较大。用量100mg/kg体重,一次内服,对莫尼茨绦虫载虫量减少100%。

硫双二氯酚 又名别酊(bitin Lorothidol)。用量75~100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喂给或灌服,对各种绦虫都有效。缺点是用量大,安全范围较小,治疗量时出现腹泻副作用较明显,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药治疗

1.川 椒30g 贯 仲9g 皂 角6g 使君子9g 鹤 虱6g 马鞭草9g

共为细末,与小米汤共调,候温灌服。

2.烟 叶30g 加水500ml 浸泡1d,取烟叶水250g加入胆矾1.5g, 再加水250ml,充分混匀灌服,分为两次,1d灌完。

3.贯 仲9g 槟 榔6g 南瓜子30g 鹤 虱6g 苏 木6g

共为细末,开水冲灌。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