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种鹅大肠杆菌病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6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05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常在菌群,动物出生后大肠杆菌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繁殖定居,并随粪便散布于周围环境。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菌株是不致病的共栖菌,但在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或营养不良时大肠杆菌易引起发病。

1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饮、食欲减退,两脚紧缩,不愿活动。排出白色稀粪,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有的含有卵黄小块。病鹅发病1~2 d后死亡,死鹅眼球下陷,肛门周围有大量稀粪附着。

2 剖检变化

病死鹅腹部膨大,打开腹腔立即闻到刺鼻的臭味,腹腔内积聚多量淡黄色凝固物,肝脏表面有小的白色坏死点。肠黏膜充血、增厚,肠腔内有白色黏液,部分肠段内有血样内容物。输卵管发炎,输卵管内有恶臭的干酪样物。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鹅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单个或成对存在。

3.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鹅肝脏、心脏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鲜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兰琼脂上,置37 ℃培养24 h后观察。

结果在营养琼脂上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直径约2~3 mm;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鲜血琼脂上有溶血性,呈β溶血;伊红美兰琼脂上产生黑钯带金属闪光的菌落。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见单个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3 生化试验 挑取纯化培养的单个菌落接种于生化培养管中,置37 ℃培养24 h。

结果该菌能发酵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不液化明胶,不产生H2S,VP试验和枸橼酸盐试验均为阴性,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

3.4 药敏试验 用自制的含有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的药敏试纸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发现该菌对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不敏感。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化验结果确诊病例为大肠杆菌病。

4 治疗

4.1 及时隔离病鹅。

4.2 对池塘和饲养场地进行全面消毒。

4.3 全群应用诺力康(主要成份为氧氟沙星)。

4.4 发病鹅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每只种鹅1.5 mL,一天一次,连用3 d。

4.5 全群用金芪维他饮水,以增强鹅只抗病力。

5 防制

5.1 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控制饲料、饮水卫生,注意用具的消毒,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

5.2 控制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种鹅舍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运动场密度为舍内密度的2倍以上,同时鹅场应有与运动场面积相当的水面供鹅活动。

5.3 种鹅产蛋期及抱孵期内供给高钙饲料,并增加微量元素的喂量,以增强鹅的体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