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变位是肠管的位置发生改变,同时伴发机械性肠腔闭塞,肠壁的血液循环也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剧烈的腹痛。本病发病率很低,但死亡率高。
肠变位通常包括肠套迭、肠扭转、肠缠结及肠箝闭四种。肠套叠是某一部分肠管套迭在邻部肠腔内,多见于小肠。肠扭转是肠管沿自身的纵轴或以肠系膜基部为抽的扭转而引起肠腔闭塞,易发生于空肠,特别是接近回肠的空肠。肠缠结又名肠缠络或肠绞榨,即一段肠管以其它肠管、精索、韧带、肠系膜基部、腹腔肿瘤的根蒂、黏连脏器的纤维束为轴心进行缠饶而形成络结,引起肠管的闭塞不通,常见于空肠。肠箝闭又名肠嵌顿或疝气,为肠管的一段陷于先天孔或后天的病理孔中,致肠管发生闭塞不通,如腹股沟孔,肠系膜破裂孔,网膜孔等。其中以肠套叠较为常见。
【病 因】
1.羊只的强烈运动、猛烈跳跃或过份努责,使肠内压增高、肠管剧烈移动而造成。
2.当长时间饥饿而突然大量进食(特别是刺激性食物时),由于肠管长时间的空虚迟缓,前段肠管受食物刺激,急剧向后蠕动,而与其相连的后一段肠管则仍处于空虚迟缓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前段肠管被套入后段肠腔中而发生肠套叠。
3.冰冻霜打,腐败发霉以及刺激性过强的饲料,使肠道受到严重的刺激,导致肠管蠕动异常,引起发病。
4.此外还可继发于肠痉挛、肠炎、肠麻痹、肠便秘等内科病及某些寄生虫病。
【症 状】
病常突然发生,呈持续性严重腹痛症状,出现许多不自然姿势,如摇尾、踢腹、起卧、犬坐、后肢弯曲或前肢下跪,有时两前肢屈曲而横卧。病羊精神极度痛苦,目光疑视,全身不时发抖,磨牙,呻吟。食欲废绝,结膜充血,呼吸迫促,脉搏弱而快(100~200次/min)。体温一般正常,如并发肠炎及肠坏死时,体温可升高。病初频频排粪,后期停止。腹围常常增大。肠蠕动音微弱,以后完全消失。病的后期由于肠管麻痹,虽腹痛缓解,而全身症状恶化,预后多不良。病程可由数小时到数天,重症时3~4h即可死亡。
【病理剖检】
可发现病变部位肠道的各种变化。
【预 防】
针对病因,加强饲养管理。
【治 疗】
原则是镇痛和恢复肠道的正常位置。应尽快确诊,进行手术整复。这里仅简述肠套叠的手术疗法。肠套叠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急性肠梗阻,后果非常严重。
最有效的疗法,为施行开腹整复术,而且必须争取时间及早进行。手术步骤如下:
(一)术前准备 除作好一般器材的消毒外,应备好0.25%普鲁卡因、青霉素、硫化钠、甘油、磺胺噻唑软膏、磺胺脒及水化氯醛。
(二)手术过程
1.保定:将羊前后肢分别绑在一起,使左侧向下放倒,由二人固定。
2.将右肷部的毛剪到最短程度,再于该部涂以硫化钠与甘油(2:8)之配合剂,使毛完全脱光。
3.内服水化氯醛8~10g,令其睡眠,然后用3%来苏儿水和70%酒精对术部进行清洗消毒。
4.用0.25%普鲁卡因对术部进行矩形局部麻醉。然后切开长约15cm之切口,沿腹肌伸入右手,通过盲肠底摸寻坚硬的患部。
5.取出患部,检查其颜色,如呈暗紫色,有腐烂趋势者,表示为患病部位,此时,应用外科刀切开患部的两端,并用灭菌肠线进行肠管断端缝合,然后给缝合部位涂以磺胺噻唑软膏,以防黏连与发炎,最后轻轻放回原位(图4—3、4—4)如果病变部位颜色稍红,无腐烂趋势者,可用两手拇指和食指推压使套叠复位。
图4-3 小肠套叠模式图 图4-4 小肠套叠复位术
1.外形 2.切面 将套叠的肠段拉出体外,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套叠的远端向近段推挤。
6.把腹膜和肌内分别进行连续缝合,皮肤行结节缝合,并用脱脂棉和纱布包扎伤口。
(三)术后处理:
1.将羊放在安静清洁而干燥的隔离室,给予适量的温水与流食。
2.避免给予泻剂及任何可以增强肠蠕动的药品,以防肠管断裂与黏连。
3.第2~3d有的羊体温略升,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此为肠炎表现,可给予消炎收敛制酵剂。
4.第3d可开始给予青草,但应避免给多蛋白饲料。